通訊員 劉一薇 楊夢婷
清晨6點,漢濱區西大街消防救援站內,急促的警鈴聲劃破寂靜。從穿戴裝備到消防車駛出大門,全程僅用45秒。這支平均年齡27歲的隊伍,用“以秒計時”的日常,守護著轄區89.5萬群眾的安全。
自2018年消防隊伍改革轉制以來,他們累計處置警情4600余起,挽救財產3.5億元,在秦巴山區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火焰藍”防線。
走進西大街消防救援站榮譽室,墻上“先進基層黨組織”“青年文明號”等23面獎牌熠熠生輝。這支51人的隊伍中,22名黨員、11名團員構成核心力量,黨團建設成為淬煉鐵軍的“熔爐”。
“我們的忠誠不是喊出來的,是水里火里煉出來的。”戰斗班長武建軍指著榮譽墻上一張泛黃的請戰書說。
訓練場上,27歲的消防員楊帆在挑戰“極限科目”:身負30公斤裝備,1分30秒內完成10樓水帶鋪設任務。雖然汗水浸透戰斗服、手掌磨出血泡,但他眼神堅毅:“火場不會給我們第二次機會。”
改革轉制后,“全災種、大應急”成為新使命。救援站針對秦巴山區特點,隊員們練就繩索救援、水域救援、地震救援、車輛事故救援等專業技能,成功處置多個急難險重任務。
“小朋友們記住,濕毛巾要對折3次才能有效防煙。”在培新小學禮堂,消防員向臻正在演示逃生技巧。這支青年隊伍連續5年開展“消防安全進萬家”活動,舉辦社區演練600場,培訓“消防安全明白人”30萬人次,將“戰場”延伸到街頭巷尾。
“守護平安不僅要救火于燃眉,更要防患于未‘燃’。”副站長王小鵬展示著一組數據:轄區火災發生率連續三年下降12%,老舊小區消防設施整改率達95%。
夜幕降臨,消防站車庫內,戰斗服整齊懸掛,頭盔上的反光條在燈光下星星點點。榮譽室新增的“工人先鋒號”獎牌旁,擺放著一封稚嫩的感謝信:“消防員叔叔,我也要成為像你們一樣的英雄。”
這支年輕隊伍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有日復一日地堅守。他們在濃煙中逆行,在洪流中擺渡,在瑣碎中織就安全之網。正如指導員張晶所說:“我們的勛章,是百姓安然入夢的夜晚,是城市永不熄滅的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