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資源之問
記者:安康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利用率如何?是否存在資源閑置或浪費現象?原因在哪?
郭德林:目前我市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保障基層群眾健康,解決基本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提高群眾健康水平方面發揮著樞紐作用,成績是主要的。比如解決群眾的基本醫療問題方面,2014年有13.56萬人次在鎮衛生院就診,占到全市醫療機構門診就診的30%。有8.63萬人次在鎮衛生院住院治療,占到全市醫療機構住院總人數的27%。在實施的11類43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6類19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中,鎮衛生院承擔了近60%的工作任務。與此同時,也存在著服務能力較弱、技術水平較低、床位和設備利用率不高,部分鎮衛生院房屋、設備等醫療資源閑置的現象。
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部分鎮衛生院人員編制不足,導致衛生人員總量較少,部分業務無人開展。二是衛生技術人員缺乏,部分鎮衛生院有編制但招不進人、留不住人,有房屋、有設備無人使用。三是衛生技術人員服務能力較低,一些設備不會使用,一些項目無法開展,群眾的基本醫療服務得不到解決。四是行業技術標準越來越高,要求越來越嚴,一些高風險、高難度的手術、治療項目不能在基層醫療單位開展,致使基層醫療單位業務水平得不到提高。
人才之問
記者:基層亟需優秀醫療人才,但人才往往下不去,您認為主要原因是什么?安康有沒有加大醫療人才引進和合理流動的舉措?
郭德林:我認為衛生技術人才到基層下不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大醫院對人才的“虹吸”影響。人往高處走,當前縣級醫院難有名牌醫科大學畢業生,也缺乏臨床學科帶頭人,導致大量病人涌入城市的大醫院,從而造成大型三甲醫院門庭若市。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醫院就不斷擴建,病床量越來越大,大醫院的擴張對基層優秀醫護人員又產生“虹吸”現象,越來越多的基層醫療機構骨干人才被“虹吸”到大醫院。二是人才激勵機制不健全。一些基層醫療單位不注重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績效管理等內涵建設,對衛生技術骨干關心、培養不夠,獎勵、激勵措施不多,施展技術才能的平臺和環境不好,致使一些技術骨干和高技術衛生人才向上流動甚至流出我市。三是工資待遇較低。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工作條件艱苦、任務重、強度大、風險高,但工資待遇較低,原因是地方財力有限,經費保障不到位,存在人才引進難、留住難等問題。四是學習深造機會少。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多數一人兼幾職,人走業務就要停擺,加之人才培養經費難以保障,導致學習深造積極性不高,存在基層衛生人才知識老化、技術水平較差、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
基層衛生人才不足是制約我市醫療衛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市衛生局將采取以下措施,努力破解全市衛生人才隊伍總量不足、技術水平不高等問題。一是加大衛生人才招聘力度,在連續兩年完成為縣及縣以下醫院招聘醫學類本科生336名的基礎上,今年要完成367名的招聘任務,不斷為縣級醫院輸送“新鮮血液”。二是鼓勵和支持鎮衛生院在編制內積極招錄大專以上衛生人才。對具有執業資格,在鎮衛生院臨時聘用的衛生技術人員,納入財政全額預算,切實解決他們的待遇和后顧之憂。三是按照缺多少、補多少的原則,適時組織全市村醫統一招錄考試,確保村醫隊伍健全穩定。四是嚴格執行市人社局、市衛生局聯合下發的文件精神,規范衛生技術人才流動,嚴禁市、縣級醫院隨意在縣、鎮級醫院挖人,確保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穩定。五是加大衛生人才培訓力度,通過選送出去深造、就地舉辦培訓班學習、遠程網絡教育等形式,每年組織百名縣級骨干醫師、百名鎮衛生院醫生參加省級脫產一年的培訓學習。市、縣衛生局、各醫療單位還要定期舉辦各類專業知識培訓班,保證縣、鎮、村醫療衛生人員每年接受一次以上培訓。同時,利用好全市已建立的320個遠程教育網點,強化在職人員日常在崗培訓,多層次、多渠道提高基層衛生人員的服務技能和水平。
——摘自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
■辦好十件實事……三是改善醫療條件。整合市中心血站、疾控中心、安康療養院和120指揮中心北遷,開工建設市級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建成市婦幼保健院。
■實施市中心醫院、中醫院、人民醫院綜合改造提升,加強重點專科建設,突出特色、錯位發展。
■把基層基礎建設的重點放在縣城和區域醫院建設上,提升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
■整合衛生計生公共資源,新改建縣、鎮村、社區衛生服務設施340個。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探索組建醫療聯合體和分級診療模式,完善新農合、基本醫保、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
■發展中醫藥事業,鼓勵社會力量辦醫,加大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