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楊
在旬陽市,一只只毛絨玩具正在悄然改變數千家庭的生活。從國際賽事吉祥物到遠銷歐美市場,旬陽制造的毛絨玩具不僅贏得了市場認可,更成為帶動群眾就業增收、推動地域品牌創新的“幸福產業”。
走進陜西康之寧玩具禮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加緊趕制一批發往歐美市場的寵物玩具訂單。這家2018年落戶旬陽的企業,如今已在旬陽全市11個鎮建立18個分廠,為1169名工人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其中脫貧群眾356人。
“我在這里工作七年了,從最初的學徒工成長為技術骨干,現在每月能拿到4000多元的穩定收入。最重要的是,能夠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真正實現了工作與家庭兩不誤。”該公司包裝車間主任屈先麗說。
在穩定就業的基礎上,旬陽毛絨玩具產業將品質提升作為立身之本。安康新泰陽玩具禮品有限公司建立了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每件產品都要經過多道工序的精工細作,確保達到國際標準。
在生產一線,質量意識深入到每個環節。“腳面與腳桿要對齊,縫至中間段時腳面需略微放松,關鍵點位必須準確對齊,否則會影響整體外觀。同時,起針和落針的寬窄也要保持一致,以確保下一道工序順利銜接。”公司車縫部組長武紹苗在指導員工時總是這樣強調細節。
以創新為驅動,旬陽毛玩產業正加速從“制造”向“智造”轉型升級。安康多來愛夢動漫文化產業公司創新推出“文化IP+智能智造”模式,不僅承接“蓉寶”太空版等知名IP訂單,還為瀘州老窖集團以國家一級文物為原型設計出“麒麟麟”IP形象商標;全市多家企業將太極城文化、蜀河古鎮等地方元素與現代潮流深度融合,自主研發多款具有旬陽地域特色的原創產品,推動產品形態從單一毛絨向智能、潮玩、高附加值IP衍生品躍升。
目前,旬陽全市毛絨玩具產業已成功實現從“解決就業”到“打造品牌”的雙重跨越,為當地群眾提供4500多個就業崗位,發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年產值達10億元,成為旬陽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并通過創新發展和品質提升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旬陽智造”品牌,成為連接傳統與時尚、就業與創新的重要紐帶,走出一條從“制造”到“智造”的轉型升級之路,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國內市場、線上銷售和品牌發展,全力落實就業政策,強化技能培訓,加大招聘力度,著力擴大規模,提升企業質效。順應毛絨玩具的市場之變、產品之變、營銷之變、投資之變和就業之變,實現毛絨玩具集約化、專業化、智能化、品牌化發展,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旬陽市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吳禮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