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輝
盛夏時節,走進漢陰縣城關鎮五一村稻油輪作示范基地,錯落有致的稻田流淌著詩意的韻律,一望無垠,宛如綠色的海洋,輕風拂過,綠油油的稻浪沁人心脾又治愈人心,游客們置身其間,隨手一拍都是夏日鄉村的田園風光。
林果豐收
“只有把環境搞好了,才會有人來村里游玩,才會吸引投資者到村里辦民宿,把村里的旅游經濟盤活起來。”五一村縣人大代表吳大剛介紹,近年來,在村人大代表聯絡站充分收集群眾意見的基礎上,五一村充分挖掘農耕文化資源,發展特色農副產品,融合五一村家風家訓文化載體和牡丹、金絲皇菊等“花樣經濟”,打造農文旅于一體的田園產業,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村打卡觀光。
五一村呈現景美、人和、產業興的氣象,是漢陰縣城關鎮充分發揮人大職能作用,密切聯系群眾,推動“千萬工程”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該鎮以人大代表“定、曬、評”活動為抓手,組織全鎮97名市縣鎮三級代表全參與、盯重點、督難點、獻良策、促實效,助推“千萬工程”落地見效,通過人大代表組織動員、宣傳引導、示范引領等多措并舉,使得轄區人居環境實現了美麗蛻變。
景美人和
為使“千萬工程”深入人心,讓群眾積極參與“千萬工程”,該鎮人大主席團主動作為,積極發揮人大代表的主體作用,化身宣傳員、戰斗員、監督員,全力助推“千萬工程”落地落實。圍繞“千萬工程”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發展舉措等內容,通過宣講會、座談會、入戶宣傳等形式,結合各村村情實際,面對面詳細解讀“什么是‘千萬工程’、為什么實施‘千萬工程’、如何實施‘千萬工程’、村民如何參與‘千萬工程’”,切實加深群眾對“千萬工程”的了解,將政策理論轉化為群眾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語言,讓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
環境整治
為營造全民參與“千萬工程”的濃厚社會氛圍,該鎮人大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通過發布短視頻、圖文信息等方式,生動展現“千萬工程”的成效,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同時,邀請群眾代表、村干部、鄉賢、致富帶頭人、企業負責人等,開展“我為‘千萬工程’代言”,依托人大代表聯絡站,建立“千萬工程”宣傳欄,定期發布工作動態、經驗做法和先進典型,引導群眾關注和支持“千萬工程”。截至目前,全鎮共開展各類宣講活動53場次,覆蓋群眾35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群眾對“千萬工程”的知曉率和參與度。
群眾有期盼,黨委有部署,人大有落實。發揮人大作用,深入一線調研是推動“千萬工程”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村容村貌如何改變?集體經濟如何壯大?產業如何發展?各村面臨的困難是什么……”不能只看“窗口門面”,不進院落角巷,更不能泛泛而談、坐而論道。今年以來,該鎮人大先后29次深入各村與群眾面對面座談交流,了解民意,收集意見建議,并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工作方案,制定具體措施,全鎮梳理歸納了6大類23個問題清單“點對點”交辦到各職能辦公室。“‘知表、知里’才能發現問題,一一對應制定可操作性的措施才能解決難點。”鎮人大主席徐平表示,村民群眾的意見每日督辦,一線調研的情況每周匯總,推動“千萬工程”才能順民心、見實效。
田園風光
產業興旺是“千萬工程”的重要基礎。二季度以來,該鎮人大深入田間地頭,積極為產業發展出謀劃策、牽線搭橋,結合各村資源稟賦和產業現狀,引導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在林果產業管護工作中,鎮內13名人大代表組成“技術指導聯盟”,定期到各林果產業園開展技術服務,通過代表的引領帶動,轄區蜂糖李、黃桃、獼猴桃、葡萄、西瓜等產業同比去年增加26%的產量,林果產業超過300萬的純收益,有效帶動了群眾增收。
人居環境大整治,鄉村面貌增“顏值”。為助力村美、人和、共富的鄉村畫卷在城關轄區徐徐展開,全鎮人大代表積極響應號召,與群眾一起清理垃圾、整治亂搭亂建、美化綠化環境等,推動村莊人居環境向美麗宜居、規范有序、文明和諧轉變。今年以來,該鎮人大動員組織人居環境集中整治13次,出動人大代表563人次,整治河道3公里,排查整改問題163處,有效改善了全鎮環境衛生,全面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千萬工程”,萬象更新。在新的起點上,漢陰縣城關鎮人大廣集民智,用實際行動擦亮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幸福底色,有力推動了錦繡漢陰魅力城關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奮力譜寫出深化“千萬工程”、助力鄉村振興的人大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