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布鞋,即將失傳的傳統手藝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手工布鞋因其比皮鞋、旅游鞋等穿著更舒適、合腳、透氣、養腳……成了一份藏在人們心底的情結。然而,隨著各種樣式新穎、耐穿耐水的鞋子充斥市場,傳統的手工布鞋不但叫好不叫座,而且這一傳統的手工工藝也將面臨失傳。
在龔大娘她們的地攤前,記者看到有很多顧客拿起鞋子稱贊不已,但一聽說一雙手工布鞋要價100多元時,卻都連聲說“貴”,還拿小商品市場十多元一雙的布鞋來比對,硬是要往下殺價。
談起手工布鞋為什么叫好不叫座?劉大媽說,工序多、手工繁、價格低是主要原因。做手工布鞋的人,即使每天手腳不停地做,一個月的收入也只有一兩千元,比不上一個月的打工收入,年輕人幾乎沒有一個看得上這一行。她們之所以會重操就業做布鞋來賣,一方面是因為年齡大了,打工不好找活。一方面是閑著沒其他事干,打發時間順帶貼補家用。
“現在會做手工布鞋的人大都已經到了中老年,很快就會因眼花、手顫等原因做不了啦,而現在的年輕人不但不想學,而且沒有基礎,有的從小根本就沒學過針線活,甚至連紐扣都不會縫。照這樣下去,總有一天,人們可能只會在博物館里才能看到傳統的手工布鞋。”劉大媽說到這里,一臉的茫然。
對此,本刊建議相關部門能組織培訓并廣泛生產,將其作為旅游產品對外推介,或者學習“老北京布鞋”的做法,把安康傳統的手工布鞋手藝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從而實現保護和傳承,使其不至于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