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子龍 胡亞斌
3年,全市累計啟動建設貧困村321個,搬遷安置貧困人口28.5萬人,減少貧困人口21萬人……這不僅僅是數字的簡單羅列,它反映了進入“十二五”以來全市扶貧開發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
2011年以來,全市緊抓新一輪扶貧開發實施機遇,以徹底改善貧困區域發展環境為基礎,以增加農民收入和減少貧困人口為目標,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發展大局,科學謀劃、創新思路、統籌資源、強化舉措,扶貧投入大幅增加,貧困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農村主導產業長效發展,農民致富能力明顯增強,農村新型社區建設步伐加快,促進了美麗富裕新安康建設。
科學規劃 立足市情繪藍圖
面對全市100.5萬貧困人口、10縣區全部屬于國家秦巴山片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貧困現狀,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明確提出以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以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扶貧開發總體思路,形成了抓扶貧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就是抓扶貧的大扶貧理念。市委、市政府從突破全市發展瓶頸入手,統籌謀劃,印發了《安康市關于貫徹<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的實施意見》,編制了《安康市“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2011-2015年)》和《安康市避災扶貧移民搬遷安置工作規劃(2011-2020年)》,制定了《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安康脫貧攻堅示范區實施方案(2011-2020年)》和《安康市區域發展與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1-2020年)》,為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繪制了藍圖,明確了到2020年將安康建成秦巴山精準扶貧、避災扶貧搬遷、教育扶貧和循環產業發展的四大示范區,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四保障”的目標,托起百萬群眾致富夢。
項目引領是新一輪扶貧開發的一大特色。按照大扶貧理念,我市規劃編制的基礎、產業、教育、醫療、文化等大扶貧項目7大類57項被列入了國家批復實施的《秦巴山區區域發展與脫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目前已落實18項,落實資金投入133億元。
整合資源 “三位一體”聚合力
我市欠發達的市情決定了扶貧投入的不足,面對全市10縣區有9個屬于國家級貧困縣現狀,市委、市政府搶抓國家將我市列為全國11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實施重點開發的機遇,加大規劃項目編制力度,從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個方面著手,加大項目爭取,強化資源整合,合力破解資金投入不足難題。通過編報項目爭取、試點示范爭取等方式,3年累計投入扶貧項目資金66.17億元。
在整合行業扶貧資源方面,市上制定出臺了《安康市交通扶貧農村公路暢通工程等11個行業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各行業部門扶貧責任、扶貧任務,并按照各盡其力、各記其功的原則,建立了行業扶貧資源整合捆綁機制,強化行業扶貧實效。3年來,累計捆綁行業部門扶貧投入31.3億元。
為切實將社會扶貧工作做實做強,在認真做好中央5部委、省級90個廳局幫扶我市90個貧困村工作的基礎上,今年市委、市政府印發了《安康市創新社會參與機制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方案》和《安康市市縣選派干部進駐貧困村開展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市、縣(區)共抽調870個單位2200多名駐村干部幫扶629個貧困村,落實4萬余名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充分發揮駐村隊員攻堅戰“主力軍”和滴灌“管道”作用。3年來,累計吸納社會各類扶貧資金2.5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