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方偉全 易述亭
近年來,安康高新區現代城社區深入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聚焦“一老一小”核心民生需求,以社區食堂、日間照料中心、“益童之家”等實體陣地為依托,將民生服務與精神文明建設深度融合,打造覆蓋全齡段、浸潤文明新風的社區服務體系,讓“暖胃更暖心”的民生溫度與“崇德向上”的文明底色在社區沃土中交融綻放。
以“一老一小”為核心,織密民生保障網絡
一餐熱飯、一份照護、一段陪伴,這些群眾最直接的需求,正是現代城社區服務的出發點。自2025年3月起,社區整合轄區物業公司、日間照料中心、社區食堂等資源,組建專業服務團隊(含養老護理員30余人、托育輔導員20余人、后勤保障人員40余人),累計開展服務700余次,涵蓋老人照護、兒童托管、膳食供應等10余項內容,以精細化服務贏得居民廣泛認可。
在養老服務領域,構建“膳食保障+健康守護+精神陪伴”三位一體體系。社區食堂與日間照料中心聯動,每日為100至180名老人定制低鹽、軟食、營養均衡的專屬套餐,70歲以上老人享半價優惠,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可預約送餐上門;針對失能、半失能老人,安排專業護理員提供助浴、康復訓練等服務,每月聯合醫護人員開展健康義診;常態化組織書法繪畫展、傳統手工制作、紅歌傳唱等活動,讓銀發群體在文化浸潤中感受“老有所樂”。智慧養老平臺“一鍵呼叫”功能實現15分鐘內響應,配套24小時投訴監督機制,推動服務效率與滿意度雙提升,其中助餐服務好評率達97%。
兒童關愛方面,“益童之家”成為孩子們的“第二課堂”。放學后的課業輔導解決家長“輔導難”痛點,周末的“二十四節氣文化課堂”通過習俗講解、手工制作等活動,讓350余名兒童在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社區食堂還專門開辟“戶外工作者驛站”,為快遞員、保潔員、保安等群體提供免費飲水、加熱飯菜、手機充電等便利,累計服務超500人次,用“小舉動”傳遞“大溫暖”。
以服務陣地為載體,涵養社區文明新風
現代城社區將民生服務場景轉化為文明實踐陣地,讓文明理念在日常互動中自然浸潤。社區食堂不僅是“飯堂”,更是“文明講堂”——墻面張貼“光盤行動”“節約糧食”宣傳畫,服務員引導按需取餐,帶動居民養成珍惜糧食的習慣;“益童之家”的文化課堂融入“孝親敬老”教育,孩子們親手制作的重陽節賀卡、春節福字,由社區統一送到獨居老人手中,讓“尊老愛幼”的種子在童心扎根。
隊伍建設中,社區聯合職業院校開展“技能+文明”雙培訓,為30余名失業女性提供養老護理、兒童照護等技能培訓,同步開設“文明服務禮儀”課程,推動服務人員100%持證上崗,建立“一人一檔”誠信檔案,讓“專業服務+文明素養”成為社區服務的鮮明標簽。
此外,社區定期組織“鄰里節”“孝親月”等活動,依托社區食堂舉辦“百家宴”,邀請老人與兒童共同表演節目;“益童之家”的手工作品與老人的書法作品共同組成“社區文明長廊”,讓“互助友愛、老少同樂”的氛圍浸潤每個角落。2025年上半年,居民參與文明實踐活動達2000余人次,文明新風在互動中愈發濃厚。
以融合發展為路徑,繪就幸福社區新圖景
展望未來,現代城社區計劃2025年底實現轄區10個小區“一老一小”服務站點全覆蓋,推動社區食堂升級“智慧點餐”系統,試點“助餐+上門清潔”“托育+課后托管”組合服務;在居尚、華著、現代城等小區增設“老年學堂”“兒童閱讀角”,將精神文明活動融入日常服務。通過“星級服務崗”評選、“文明家庭”聯動等舉措,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力爭2026年實現“一老一小”服務覆蓋率100%,居民滿意度穩定在90%以上。
從社區食堂的一餐熱飯,到“益童之家”的一堂文化課,再到日間照料中心的一次陪伴,現代城社區以“一老一小”服務為紐帶,將民生保障與精神文明建設擰成“一股繩”,繪就出“老有所養、幼有所育、鄰里和睦、文明向善”的幸福圖景。這一實踐不僅為基層社區治理提供了溫暖樣本,更彰顯了社區在為民服務中的責任擔當,為建設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注入了鮮活的基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