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創新,大眾創業。”是李克強總理在國際經濟情況不容樂觀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逐步加大的背景下,確定的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雙創”提出后,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復轉軍人、殘疾人等不同群體的創業迅速在全國遍地開花。地處秦巴山麓的安康,隨著新“雙創”浪潮的滾滾而來,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人員和在外創業者也選擇回到家鄉創業,“小城”安康也因其獨特的自然稟賦和大力的優惠扶持政策,對創業者們展示出了最溫暖的“懷抱”。
安康,也是一方創業的熱土
記者 周健 楊遷偉
回鄉創業人數驟增
作為安康市黑牛富硒種植業有限公司的老總劉春波,最近這段時間特別忙。因為到了春播季節,他在自己的家鄉漢濱區五里鎮劉營村流轉的1200多畝土地,不僅要翻耕、搭建大棚,而且要搶季節移栽蔬菜和已經嫁接好的獼猴桃。雖然每天以60元的工錢聘用了六七十名留守婦女為其平整土地,但他還得親自開著拖拉機進行土地深耕。
出生于1980年的劉春波,因為多年在外打拼和回鄉后的勞作,看著比實際年齡要大得多,頭發已經花白。“2011年之前,我一直在西安的康復路做服裝和鞋批發生意,雖然掙了幾百萬,在西安也有了自己的房子,可總感覺在外漂著心里不踏實,加上搞批發生意,妻子在廣東進貨,我在西安發貨,一年到頭也見不上幾次面,總認為長期這樣也不是一回事。”和記者一見面,劉春波就打開了話匣子。“2010年清明節時,我回來祭祖,發現曾經富庶的月河川道土地幾近荒蕪,而政府正大力鼓勵扶持農業發展,于是,就萌生了回家鄉種植蔬菜的想法。2010年,在政府的協調下,流轉了700多畝土地,開始了創業之路。”一年下來,劉春波的蔬菜銷售額達到上百萬,第二年就把人社局提供的100萬元創業貼息貸款還了。今年,劉春波擴大了規模,又流轉了500畝土地,將過去單一種植蔬菜拓展到了獼猴桃、狗頭柑、葡萄和花卉種植,創業熱情更加高漲。
與劉春波一樣回鄉創業的覃沛亮,出生于紫陽麻柳鎮的大山里,大學畢業后在中鐵一局上班兩個月,就停薪留職在外從事酒水營銷,并自己開辦了公司。抱著幫助和他一樣生活在山區的人們共同致富的想法,回鄉承包了大面積的山林進行創業。拿出自己的積蓄注冊成立了陜西垚森富硒食品有限公司,幾年下來,他的野豬等畜牧產業養殖做得風生水起,而且還將產業拓展到了集養殖、加工、銷售和新產品研發為一體的大型公司,既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收益,也帶動了家鄉的發展。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優惠政策的引導下,近幾年我市回鄉創業的人數驟增。據市創業就業局職介部部長楊華介紹:“僅就返鄉農民工而言,就有2.7萬余人自主創業。他們共創辦經濟實體1.8萬余個,帶動就業8.3萬余人,為促進安康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