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合力推進公益事業發展
記者 劉銳萍
慈善協會、援少會、義工聯等等,近年來,安康的公益組織不斷增多,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目前已達到100余家。但我市公益組織發展基礎薄弱,缺乏專業的公益人才,大部分公益組織僅僅停留在助學幫困、捐贈衣物送溫暖等這些解決表面問題的層面上,不具有系統、專業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此,在張強看來,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大公益組織的孵化力度,因勢利導,發揮安康社會組織創新力量,為弱勢群體尤其是安康的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專業、系統、規范的社會服務。
張強目前是安康兒童發展促進會總干事,2006年起投身公益行業。曾任職于國際公益發展機構(NGO)——世界宣明會,負責駐點陜西省白河縣以兒童為本的區域綜合發展扶貧工作。后又在義工聯、青少年服務中心任職,因此,積累了十分豐富的公益項目管理經驗,并在傳統文化與公益組織發展領域具有專業的研究。
他說,這些年,政府雖然加大了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力度,但安康的經濟環境導致留守兒童現象十分普遍,覆蓋范圍廣,由此產生的社會問題屢見不鮮,政府也無法兼顧到方方面面。其次安康市地處漢江上游,南水北調實施“一江清水送北京”,安康生態環境保護刻不容緩,提高市民環保意識,提倡垃圾分類處理以及保護水源地生態等需要社會公益組織發揮力量。此外支持殘障群體就業、解決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等等,公益組織也是大有可為。
因此張強建議:政府職能部門一是加大深化社會組織管理改革力度,降低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民非注冊的檻高,簡化審批手續,加快社會公益組織發展步伐。二是出臺相關社會組織扶持政策,大力培養社會公益人才。三是成立社會組織服務中心(陜西省民政廳以及其他市都相繼成立了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專門為社會組織提供公益人才培訓、項目管理培訓以及辦公場地等服務,進而提升安康社會組織自我發展的能力,推動安康社會公益事業發展。最終打造“小政府,大社會” ,讓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項目成為社會組織發展的前進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