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公共交通體系建設還需再給力
記者 周健
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減少環境污染,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和對外形象的具體體現。在今年我市“兩會”即將召開之際,記者走訪發現,廣大市民們普遍認為,2014年是我市公共交通取得突破性發展的一年,讓市民感受到了真切變化,可部分從事公共交通工作的人員和一些對城市公共交通有研究的市民,也提出了一些的新看法。
出租車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市民譚元和看來,安康城區投放的一批新出租車,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過去的打車難問題,但運行秩序不容樂觀。譚元和告訴記者:“有一部分出租車,尤其是過去掛靠在公司運行的私人綠皮出租車,拼客、拒載、不打表一口價問題依然比較嚴重,而且服務態度不好。希望在今年召開的‘兩會’上,能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研究管理新舉措對其進行整治和規范,營造一個良好的乘車環境。”
寇強是一位公交車司機,他在城區開公交車已經10多年了,是城區公交車從起步到發展壯大的見證者。問起他對公交車的發展有什么建議。他說:“部分線路存在的運行車輛不足問題,使市民們對等車時間長、上車后擁擠意見比較大,希望公交公司能夠繼續加大投入,通過增加車輛來解決。同時,在適當的時候,能開通安康城區到恒口的公交線路,解決316國道安恒段沿線群眾的出行問題。”
采訪中,很多市民認為,自行車這種被稱為最為環保的交通工具,不僅能夠實現“零污染”,而且可以與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實現無縫對接。因此,他們希望在今年的“兩會”上,能夠研究城市公共租賃自行車運行機制,并逐步建設自行車租賃網絡,讓這一低碳環保的公共交通工具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同時,城區停車難也是市民們關注的焦點。在安康城區停車,經常是一位難求。對此,市民希望在繼續開放城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停車場的同時,加快立體停車場、地下停車場的建設進度,力爭早日對外開放,緩解城區停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