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航
造訪漢濱區茨溝鎮西溝村那天,碧空如洗,如寶石般湛藍,無一絲雜質,讓人心若止水,瞬間純粹。
這是一個滿目翠綠的世界,陽光如錦緞一般覆蓋在樹梢上,起伏如浪。燕子在空中盤旋,松鼠在林間跳躍,喜鵲在枝頭唱歌……
喜鵲是對筑巢安居的環境選擇極為苛刻,不光需要環境無污染,還得向光好,空氣通透,與人為鄰……極目四野,二三十個喜鵲窩在路邊的樹頂高懸,像一座座閃閃發光的環保獎杯高懸在西溝的山山峁峁。
喜鵲是報喜鳥,是“喜”的象征,喜鵲鳴,好運到,宋代王炎在《晚憩田家》中寫道:家書未到鵲先喜,春事無多鶯又啼。 喜上眉梢、喜鵲登枝等成語流傳千古……
西溝山勢平緩,天空便顯得極為開闊。看似山不太高,樹不太大,毫無山區的壓迫感,給人以清爽疏朗、悠閑雅靜的印象。采光好,到處都亮堂堂的,動植物吸收了充足的能量,精神抖擻,陽氣十足。靜沐暖陽,西溝男女老少都神采奕奕,容光煥發,似有一種喜慶的氛圍在他們身邊縈繞。
簡潔整齊的村委會辦公室在陽光下佇立,如世外桃源般不染塵埃。周邊是黃墻青瓦的陜南民居,皆由搬遷遺留的老屋危房修繕而成,耗時三年,它們與蒼山綠樹水乳交融……居所美了,衛生立馬跟上,每周二周五,村干部帶領村民進行環境整飭及衛生打掃,不留死角。走在西溝的馬路上,連一片樹葉一根雜草都見不到。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西溝2018年躋身“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我見西溝人鋸葫蘆為水瓢,用絲瓜絡做百潔布,以竹刷把替代鋼絲球……這些環保智慧,早已融入西溝人的日常。
村委會的坡上坎下,聲勢浩大的百畝農田“坡改梯”治理工程赫然入目,一排排整齊的石頭坎子結構成一層一層梯田,像就坡列隊的士兵,端莊穩重,牢不可破。坡改梯可以有效減少陡坡農田土壤和養分的流失,保護水土資源穩定,增加土地的透氣性,改善土壤環境……這不僅是關乎民生的大工程,也是關乎環境的大工程。數米高的石坎以干砌工藝壘就,僅憑石塊重力相互咬合,這是徹頭徹尾的環保。西溝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在大地上留下了驕傲印記,這自然是一大喜事。
我來過西溝多次,不僅陽春三月,西溝四季皆美。春天,層層梯田里金黃與粉紅的桃花交相輝映,一片姹紫嫣紅。夏天,綠意盎然的四山植被將整個西溝完美覆蓋。秋天璀璨的金絲皇菊在田里怒放,與漫山遍野的紅楓葉遙相呼應。冬天,皚皚的白雪將西溝洗禮得一塵不染……秀美如斯,西溝憑“如詩如畫美家園·西溝村春節晚會”登上2023年全國76個“村晚”示范展示活動榜單,通過云直播將西溝魅力推向了全國。
西溝景美,人更美。我對西溝人的印象是:厚道、熱忱、無私!數十年如一日對婆婆噓寒問暖、悉心照顧的“孝義之星”孫衍秀,帶著重癥父親四方求醫問藥、旅游散心的張應財,追求鄰里和諧關系的西溝好人孫及雨,他們敬老孝親、睦鄰友好的事跡感人肺腑……
駐村第一書記屈秀萍是陜南十大民歌手,隊員段宇陽前年考取公職,他們都是安康市群眾藝術館文化干部,舍小家為大家,主動報名,勇挑重擔,進駐西溝,助力鄉村振興。西溝偏遠,公共交通不便,他們長年捎帶村民到鎮到村,為村民從鎮上代取快遞,搭建電商平臺,助銷西溝金絲皇菊、年豬、核桃、菜油等數萬元土特產,聯系愛心人士為茨溝東鎮九年制學校捐贈電腦、課桌椅、棉服、被褥等10萬余元。
西溝的美,既有爽心悅目的外在,更有浸潤人心的內在,是和諧鄉村的典范。不少在外務工的年輕人便有了歸鄉發展的念頭,正在積極籌備回鄉創業,西溝人在社會各界和各級組織的幫扶下,內聚魂魄,外練筋骨,激發鄉村活力,留住了鄉愁。
行走西溝,不時有喜鵲從頭頂掠過,鳴聲清脆悅耳,將一聲聲喜報鐫刻在坡改梯的石坎上,鑲嵌在翻新的窗欞內,呈現在全國“村晚”的熒屏間,唱響在西溝人高尚的情操里,蕩漾在核桃、土豆粉、豆腐干和金絲皇菊的馨香中……
離開西溝時,暮色四合,手機上收到一條推送的消息:當天為“世界換燈日”,倡導使用LED燈等低碳照明產品,推動世界環保事業發展……抬眼望,在山間悄然亮起的太陽能LED路燈,將西溝的道路,照耀成一條在山間蜿蜒騰飛的巨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