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春
縣城的車流量折射一個地方的繁榮與發展,滿大街人車寥寥,十有八九蕭條落后;大街小巷,車流如織,人頭攢動,這地方一定興旺。我所居的小城屬后者。
記憶中,小時候的縣城是一條坑坑洼洼石板街加三條下坡的小巷,像“卅”字。時代在發展,小城一年一個樣,現今已是六橫七縱八街九陌了。街道多了,人口增了,架子車沒了,自行車稀有了,兩輪摩的、三腳蛤蟆早已改頭換面成如今的高級模樣了。
據說興建新正街時,不少老人怒罵建設者“敗家”,把馬路修得這么寬,能吃呀還是能喝?時間最能證實一切,也能改變一切,事實讓原來持反對意見的逐漸打心眼兒里敬佩開拓者。其實,建設者們也暗暗懊悔,如果當初再超前一點,再放寬兩米該多好。
這縣城框架拉的,原來最邊緣的老平中,兩側還是莊稼地,如今竟成了縣城中心,女媧文化廣場的加盟,更是這里成了平利縣名副其實的會客廳。“會客廳”榮耀一陣還沒過癮呢,隨著南大橋、東大橋、月湖橋、望龍橋、景觀橋、彩虹橋、馬龍橋、西大橋“八大金剛”的橫空出世,伴之的東城運動公園、親水廣場、五峰山生態公園相繼誕生。當初編風涼話的“智叟”們,在兩公里筆直的新正街和立交橋面前,徹底“汗顏”了,他們恐怕也沒想到一個小小縣城竟然也安裝那么多紅綠燈。原來一袋煙工夫就跨出城算到鄉下旅游了,現在走一晌午還在逛街呢?h城配套也跟著緊,露天停車場、地下停車庫接二連三建成,辛勞的車輛有了寬敞舒適的休息室,主人盡管放心大膽地當甩手掌柜吧。
別說這車輛跟人一樣,也喜扎堆、愛熱鬧,逢年過節,約好了似的,一溜煙全跑回家了,走街串巷,訪親問友。百萬豪車絕對是私營老板的專屬,車牌號不是大氣的滾筒“888”“999”,就是吉利的順子“678”“789”。早先,聽人說上個好牌照比豪車價還貴,半信半疑,前年買了輛輕便車,委托售賣方全權代理,當師傅拿回三個九的牌照安裝時,我忙不迭解釋自己不講究也不迷信,更沒那么多的冤枉錢。師傅笑了,是隨機抽的,不要錢,不知算你運氣好還是我手氣好?
小縣城,公車也不少,周一至周五出現的頻率高,車身上噴印的“公務用車”四個大字格外醒目,老百姓個個認得,它有時神圣威嚴,有時溫馨可愛,總在百姓最期盼的時刻出現。
一般老板和普通干部的私家車,上下班時間點和節假日出現多。上下班不能遲到早退,得提前、稍后,一年到頭忙不停,節假日組團自駕游那時最愜意不過的。車身裝飾多的,準是女司機或新手,車基本沒空過,總是滿滿的,拼車得多。廉價的舊車、老車越來越少。山綠色、天藍色的出租車突降暴雨和上下班點特別俏,鮮艷的車身給灰黑白的車流增了色。
小縣城最多的還是摩托車、電動車,畢竟小巧便捷,環保節能無污染,自帶360度全景自然風,深受青年男女青睞。有的女車主將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裝飾得像個花車,冬季來臨套上防風保暖罩,自己就像坐在棉花團里。街道上的灑水車每天兩趟,雷打不動。才開始的時候,人和車都興奮高亢,車唱高調、澆高水,害得路人紛紛捂耳躲避,幾天后調試好了,駕車人自信滿滿地指揮水車哼著歡快兒歌,放低身段灑水吸塵,生怕驚擾了行人。最低調務實的恐怕是垃圾清運車了,捂得嚴嚴實實,一趟一趟運輸忙。老早的垃圾清運,多是人力架子車,可高調了,生怕沒人迎接,拉車人使勁兒搖鈴鐺并吆喝,居民聽見召喚,費力地端簸箕竹筐立馬過來,“噗哧”一聲,炭灰四濺,都習以為常,見怪不怪。
公交車算是街上龐然大物了,春夏秋冬,風雨無阻,準時準點在規定的位置出發、?浚鞠胱鰝默默無聞的老黃牛,怎奈諸多商家不放過,硬搶著在它寬大的身上噴廣告,把它打扮得五彩斑斕、時尚前衛,想低調都不行。比公交車還受人關注的就是偶爾出現的加長版勞斯萊斯、悍馬等婚車了,它們的亮相,有的市民嘖嘖稱美,有的則嗤之以鼻,不屑一顧。與之相應不多亮相的還有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它們悄聲無息地融入車流時,是普通老百姓,當風馳雷行鳴笛時,可都使命在身,肩負重任,它們就是車流中的先鋒衛士、白衣天使、無冕之王。
老早,建設者們擔憂小城傍晚人車稀少不熱鬧,如今,廣場大媽這一支就夠受的了。有攝影愛好者曾試圖測試小城早中晚三個高峰出行點的車流量,一直測不準。人家理直氣壯地說怪不得他:十字路口場面壯觀,好畫面要取景;穿紅馬甲的學雷鋒志愿者耐心敬業,很感人要記錄;網紅警花今天剛好執勤,機會難得要錄像。問急了,人家一舉相機,曰:流動的畫面,永恒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