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iyigw"><tbody id="iyigw"></tbody></kbd>
    <ul id="iyigw"></ul>
  • <ul id="iyigw"></ul><th id="iyigw"><menu id="iyigw"></menu></th>
    •  聯系電話:0915-3356512
    •  投稿郵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父親的漢劇人生
    2025-03-07  來源:本站原創

    □ 石曉紅5Ns安康新聞網

    漢劇,又稱“漢調二黃”,是漢水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號之一。被譽為京劇之母的漢劇文化,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深厚的歷史積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漢劇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展現著中國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深受人們喜愛與推崇。5Ns安康新聞網

    旬陽漢調二黃,又稱“土二黃”“山二黃”,是旬陽流行最廣的戲曲劇種,民間俗稱“大戲”,是陜西僅次于秦腔的第二大劇種。其角色共分末、凈、生、旦、丑、外、小、貼、老、雜十個行當,表演講究細膩精到,唱腔真假嗓并用,悠揚婉轉。清代中期,漢劇傳入旬陽,并很快受到廣大群眾喜愛,在民眾中一直廣為流傳。5Ns安康新聞網

    翻開《旬陽縣志》(1996年出版)文化體育卷第七節“漢調二黃”,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1941,神河口中心小學校長李兆瓊組織‘萬字班’藝人,在石西藩(秀俊鄉鄉長)的支持下,用收繳外地‘不法’商販的兩匹白布,自制戲妝,同時募捐錢物,購買了一些盔頭和戲妝,辦起業余班社(稱‘化妝宣傳團’),先后請來鄖陽科班出身的二黃戲藝人田春山(蜀河人)、黃志明(白河縣人)、吳宗義(鄖陽人)、余明星(鄖西縣人)擔任教師,教習當地一批青少年學唱二黃戲,人稱‘神河娃娃班子’”。5Ns安康新聞網

    縣志里記載的石西藩是我的爺爺(1901——1951),又名石世珍,字聲顯,人稱九少爺,原居旬陽縣水磨河石家老莊,1929年遷居神河街,曾任秀俊鄉鄉長等職。在任鄉長期間,先后被保送到北京國際大學和國民黨中央第四戰干團學習。爺爺曾是當地首富,且有著很深的藝術造詣,酷愛漢劇,他組織“神河業余漢劇團”,集資整修神河戲樓等公益事業至今仍被人所傳頌。5Ns安康新聞網

    父親石德達一生所從事的漢劇事業,就是從“神河娃娃班子”里成長起來的。5Ns安康新聞網

    父親出生于1933年,祖籍神河鎮,受爺爺的熏陶,小學四年級時父親就表現出獨有的藝術天賦,他曾參加過學校組織排練的抗日斗爭戲《張大報仇》《慰勞抗日將士》《膠東呼聲》等劇目,都扮演主角唱“二黃戲”。之后,在旬陽縣城隍廟會的一次演出中,即將初中畢業的父親偷偷從學校跑去參加演出,當一折由父親扮演宋江角色的《公孫勝辭山》一長段西皮二流唱腔完畢后,就博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當時父親年僅十六歲。5Ns安康新聞網

    1949年,父親被招進安康軍分區警備司令部文工團漢劇分隊,他在古裝戲《逼上梁山》《三打祝家莊》和現代戲《兄妹開荒》《軍民一家》等節目中擔任不同角色,為各縣起義部隊戰士演出,獲得普遍好評。1951年,漢劇分隊被遣散了,父親回到神河老家成了地道的民間藝人。此后,方圓幾十里有紅白喜事,他都被人家請去吹拉彈唱,從不推辭。這期間,他更加專一且專心地跟著當地人學習京胡演奏,并以其極強的藝術悟性很快成了當地京胡彈奏的實力派人物。5Ns安康新聞網

    1960年5月,旬陽縣成立漢劇團,父親被抽調到劇團工作,擔任漢劇主弦拉京胡、曲譜教唱等,實現了他夢寐以求的愿望。正當父親的漢劇事業處于蒸蒸日上之時,1966年,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父親被迫離開劇團,離開他喜愛的漢劇,又一次回到神河老家農村。5Ns安康新聞網

    1978年春天,父親被重新調回闊別已久的漢劇團。回到團里后,他和藝術同仁一道排練傳統戲《十五貫》《鍘美案》《黃天蕩》《清風亭》《貍貓換太子》等一大批優秀劇目,演紅了太極城,并被選送到省、市做匯報演出,廣受歡迎和好評。這期間,父親對七岔子、大筒子、道情、漢劇、眉戶等在旬陽流傳已久的民間曲目進行分類研究整理,并創作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戲曲曲目,在當地廣為傳唱。5Ns安康新聞網

    那時候,演戲的劇場在旬陽縣老城城隍廟,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卷席筒》《鍘美案》《黃天蕩》《貍貓換太子》等傳統劇目,場場爆滿,百看不厭。1989年,因機構改革,旬陽漢劇團解體,演員們也被分流到了不同的單位。父親被分配到縣文化館從事群眾文化輔導、戲曲音樂創作以及主弦伴奏等工作。他積極開辦樂器培訓班,認真編印打擊樂教材,輔導社區及鄉鎮文化站開展文藝活動。5Ns安康新聞網

    和許多傳統劇種一樣,漢劇也面臨著如何傳承、如何更好創新、培養新人、傳播推廣等問題。1993年,父親退休后,還一如既往當起漢劇傳統藝術保護傳承工作的帶頭人,為傳播漢劇文化和傳授漢劇傳統藝術,培養新一代漢劇人才奉獻余熱。他經常參加各類演出活動,為一些曲藝節目作曲、伴奏。2007年應邀參加安康漢濱區漢調二黃邀請賽,自拉自唱的傳統漢劇《南陽關》,一舉獲得大賽專業組第二名,時年,父親已經74歲。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漢劇這一傳統文化遺產,父親與他人共同編印了《旬陽漢劇集錦》一冊,后來,個人又整理編印《漢調二黃傳統唱段集》。同時與漢劇老藝人一道培訓少兒漢劇班,排練漢劇專場,還積極擔任旬陽城關一小漢劇興趣班教師,父親將藝術當作一粒種子,撒播在他走過的每一寸土地上,直到開花結果。5Ns安康新聞網

    父親一輩子從事漢劇事業,從16歲起就開始學唱漢劇并登臺表演,與漢劇結緣72年,靠唱漢劇養家糊口。父親對漢劇藝術的鐘愛堅如磐石,一生不僅熱愛漢劇音樂,他更關注漢劇的保護、傳承與發展,關心漢劇事業的命運。特別是在漢劇藝術消沉的20多年后,安康市再次掀起保護傳承漢劇熱潮之際,已屆耄耋之年的父親,熱情高漲,匠石運斤,不僅表現在他的漢劇音樂創作和音樂伴奏上,重要的是他對漢劇、道情等地方戲劇的音樂理論研究,他創作的地方小戲和地方曲譜極具地方特色和風韻,在民間廣為傳唱。這既是父親一生從事漢劇藝術的心血與成果,也是他作為安康市漢調二黃代表性傳承人對漢劇這一優秀傳統文化藝術保護傳承的責任擔當。直到4年前,88歲的父親離世前還在家里哼唱漢劇,他將畢生的心血和精力竭誠地奉獻給摯愛的漢劇事業,無怨無悔地走完了他的漢劇人生。5Ns安康新聞網

    父親在漢劇事業中飽經磨礪,可他在漢劇事業中的成就卻是輝煌的,我敬重我的父親,因為他是一位德藝雙馨的漢劇傳承人,他的人生經歷和漢劇藝術成就為地方漢劇的發展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5Ns安康新聞網

    責編:殷婷|一審:許安|二審:田丕
    終審:張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爱妺妺国产av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小|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免费aa在线看| 免费国产美女爽到喷出水来视频| 污视频免费网站|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欧美日本在线三级视频|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 四虎影院国产精品| 青青操在线视频| 国产青青在线视频| bt最佳磁力搜索引擎吧| 成人a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最新在线视频|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电影免费观看|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 国产农村妇女一级毛片视频片| av无码东京热亚洲男人的天堂| 开心五月激情综合婷婷|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 波多野结衣同性系列698|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182在线播放| 国产老妇一性一交一乱| 两个人一上一下剧烈运动| 无码高潮少妇毛多水多水免费| 亚洲乱妇老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111111在线观看| 被弄出白浆喷水了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16668开场直播| 国产精品无码V在线观看| 一本色综合久久| 日本大片在线看黄a∨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