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友芝
石泉知名作家劉培英是我尊敬的一位老師,無論是她的真誠純樸、善良厚德的品質,還是她敬業出眾的才華,她都是我心中的偶像!我與她同為女性,彼此有一些相同的秉性,在文學上有著志同道合的愛好,彼此關心、相互理解,成了最好的朋友。
拜讀完劉培英新出版的長篇小說《高高山上一樹槐》,令我非常震撼,萬分感慨!偑服她面對人生艱難、困苦磨難時的堅韌、頑強。
這部26萬字的小說,以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紀初陜南山區為背景,以云丹凝、田桂枝為中心,深刻展示了她們艱辛曲折、奮勇向前的人生之路。小說著力塑造了一群活生生的感人形象,如云丹凝美麗善良、堅韌頑強,嘗盡世態炎涼,把畢生心血奉獻給了山區百姓;田桂枝是一名普通農家女子,一步一腳印,一步一心血,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正直、善良、敢想敢干的鄉黨委書記丁大勇等等。此外,反面人物如馬翠花丑陋但頗有心機,絞盡腦汁巴結領導,投其所好,步步升遷;先是從政,繼而下海富甲一方,最終逃亡國外的許衛東之戲劇人生等,均刻畫得活靈活現,力透紙背。
小說里寫了愛情,有真摯美好、轟轟烈烈的曠世之戀,也有費盡心機的陰謀與愛情;寫了生死,為了愛情、為了繁衍生命,癡心人置生死于不顧……書中還用形象的筆墨,描繪了秦巴山水的美麗、雄渾與風情萬種,穿插了流傳千年、獨具特色的陜南山歌。小說語言生動、鮮活;故事精彩,一波三折;鄉土生活氣息濃郁,充滿地域風情,猶如一軸陜南人民波瀾壯闊與社會變遷的巨幅畫卷。也讓我們明白了計生之難,山區之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書中每一個人物故事都讓人在愛恨情仇、天地良心中纏綿糾結,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在誰頭上,無論受得了受不了,都得受著”“任何時代,國家的命運都會影響個人的命運。國家是水,個人是魚,魚兒再撲騰,水是決定一切的。”作品中這些妙語金言很引人思考。
地方語言特色濃郁,書中體現地域特色的山歌民謠,歇后語和諺語貫穿始終,俯拾皆是,比如“黃連樹上掛苦膽,苦上加苦苦難言。”“人生人嚇死人,娘奔死兒奔生。”“銅鑼破了分量在,倒驢不倒架。”“秧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人生三大苦,撐船打鐵磨豆腐”等等,讀來新鮮有趣,很接地氣,且富于濃厚的鄉土氣息。
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是在寫工作,也是在寫事業;她在寫別人,也是在寫自己;她在寫農民,也是在寫醫生;她在寫歷史,也是在寫今天。所以,當作者本人離開工作了十余年的貧困鄉下,開始調到縣城,看到窗外逝去的無比熟悉的綠水山川,想著自己一生最珍貴的青春年華,就這樣被消磨在了莽莽山區,忍不住流下了感傷的淚水。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色,現在的孩子們怎么也想不到,當年為了計劃生育,曾經有一批人為此奉獻了青春。這段歷史需要有人為之記錄。
讀完劉培英的文章,我已經真切地感受到,她將那些值得回味的苦樂年華,那一段段最永恒的時刻,艱難困苦、善惡美丑,刻畫得栩栩如生,真誠感人,如在眼前。她終于以文學作為自己生命與靈魂的支撐,逐漸走出了人生的低谷,真的為她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力量感到由衷的高興!她最終以良善的初心使命,賦予了她所刻畫的人物悠長的似水流年,歷經歲月不斷地洗禮,最終,以美好微笑的柔美作為結局。她最終讓自己刻畫的人物,在經歷了生活的沉重與輕盈、痛苦與磨難后松解,也是讓自己與生活和解,與自己的心靈和解。
總之,《高高山上一樹槐》是一部值得品讀給人美感給人力量給人智慧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