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靜
沈尹默先生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思想啟蒙的倡導者、文學革命的踐行者、書法藝術的集大成者。
他任教北京大學十幾年間,參與了北大改革,他在給蔡元培校長提出的三個建議中,影響最大的是建立評議會制度,在北京大學形成教授治校的規制。他協助蔡元培整頓校風,建立規章制度等,為北大形成積極向上的風氣,起到積極作用。
1917年12月,沈尹默與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創辦孔德學校,注重培養學生人格養成,以育人為主,為了做好啟蒙教育,作為學校的常務董事,沈尹默積極支持同為校董的錢玄同等人編寫小學國語課本?椎聦W校的課本,采用歌謠、童話、故事等作教材,為中國的啟蒙教育做出了新的嘗試。
1918年1月,《新青年》編輯部從上海搬到北京,此時出版的《新青年》4卷1號,從1號到6號編輯依次為陳獨秀、錢玄同、劉半農、陶孟和、沈尹默和胡適。
沈尹默對《新青年》的影響體現在很多細節方面。比如采用新式標點符號,錢玄同在日記中有提到。同是在4卷1號發表的劉半農的《應用文之教授》一文,作者專門在文末感謝沈尹默的幫助:“此文所舉種種辦法,有一部分得諸沈尹默先生之匡助,書此志謝。”其實早在一年前,錢玄同在1917年元旦就已經拜訪過沈尹默,跟他討論應用文字改革的辦法。
由沈尹默先生責編的4卷5號,發表了魯迅的《狂人日記》,這是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作為新青年,沈尹默為思想啟蒙和新文化的傳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沈尹默長于舊體詩,但他也是最早響應白話文革命,創作白話詩的人之一。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2卷5號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掀起了文學革命的浪潮,三年間,沈尹默在《新青年》發表新詩18首。
沈尹默的書法,對好友錢玄同也有很深的影響。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魯迅全集》的封面題字用的就是沈尹默的字,據說北大紅樓每間教室門口門牌也是用的沈尹默的字。
(作者系北京魯迅博物館(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展覽部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