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蔣介石悍然撕毀了停止內戰的協議,瘋狂圍攻中原解放軍,中原軍區決定按照中央批準的計劃,分南北兩路向西突圍。北路軍由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政委鄭位三和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震率中原局、軍區機關及第二縱隊十三旅、十五旅四十五團、三五九旅和干部旅組成,自廣水與信陽間突圍。為打亂國民黨的圍殲計劃,根據7月11日北路突圍軍分兵兩路向西挺進的決定,由王震率三五九旅、干部旅組成的右翼,取道荊紫關、山陽向鎮安、柞水前進。
王震率部于8月8日挺進寧陜縣太山廟董家壩,遭遇敵先頭部隊第二十四旅第七十二團攔截,苦戰至黃昏未能攻克敵人的主要陣地,撤離戰斗后連夜冒雨趕到獅子壩。在當地群眾引導下,順白楊溝而下,8月9日黎明到達湯坪河,擊退縣保安大隊等強敵阻截,占領寧陜縣湯賈鄉公所。8月10日,又從湯坪沿河到石泉兩河街,占領鄉公所。在中共石泉工委隱蔽下來的共產黨員的配合下,解決了部隊給養。8月11日渡過汶水河進入漢中洋縣。8月15日,在洋縣華鎮打退兩路敵軍后,繼續西進。根據敵情嚴重、糧食匱乏情況,王震請示中央同意,決定分左右縱隊北返延安。
由三五九旅副旅長徐國賢帶領的北路七一七團,8月4日從鎮安云蓋寺出發,8月7日,在旬陽壩沖破敵一二三旅三六八團堵截,一夜急行軍到達上兩河。8月9日,七一七團翻越螞蟥溝抵達新場街。遭到敵八十四旅二五零團阻擊,強攻2個小時后,部隊沖出進入干溝。8月10日上午部隊到達里槽休整。官兵已十分疲勞,且已連續34個小時未曾進食,只好吸食地里生長的苞谷桿汁水充饑,將錢放在地頭,并留下字條表示感謝。
8月11日,七一七團翻過雞公嶺,發現泰山壩被敵軍占領,改道林口子。此時部隊處在長10里的深山溝中,兩邊是懸崖絕壁,后有敵一二三旅追兵,前有敵八十四旅二五一團封鎖,旅團領導果斷決定用四挺重機槍向敵猛烈掃射,由兩個排向溝左右小山頭沖殺,占領敵陣地,部隊終于開出血路撤離林口子,向北轉移,于當日晚進入首陽山附近的黃土梁宿營。
王震率部在完成戰略牽制敵人的任務之后,在陜甘寧邊區部隊的接應下,一舉打破胡宗南不惜重兵部署的防線。中原解放軍三五九旅分兩路從寧陜突圍后,先后到達陜甘寧邊區,并勝利會師于甘肅慶陽,勝利地完成保存實力、牽制敵人的任務。
(市委黨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