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3月,康萍出生在紫陽縣五馬鄉古家村(今屬漢王鎮興塘村)的一個貧農家庭,在他4歲時父親帶領全家7口遷到漢陰縣萬家朳(今屬澗池鎮五星村),兩年后父親就病逝了。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12歲起就給地主家干活,干的是臟活累活、吃的是剩菜剩飯、睡的是牛棚馬圈。
1931年春,國民黨部隊為擴充兵力,在各地瘋狂抓壯丁,康萍被迫替地主家的兒子當了壯丁。1934年,紅四方面軍經陜南打到川北,康萍所在的隊伍被紅軍打散了。他趁機約了兩個可靠的兄弟一同去投紅軍,直到1935年夏天,在漢中鎮巴縣北邊的一個山溝里找到了紅軍,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6年春,巴山游擊隊在川陜邊多次遭敵軍襲擊,損失嚴重。6月,部隊僅存260人左右,獨立師的名義很難保持,領導決定將部隊分成3個分隊活動,由康萍帶領三分隊20余名戰士向西鄉、石泉、漢陰方向轉移,目標是爭取和紅七十四師取得聯系?灯紟ьI20余人的游擊隊在轉移過程中,一邊開展武裝斗爭,一邊發動群眾。1936年9月,他率部襲擊了永寧萬家朳惡霸魯仕奎,10月初他們到達龍王溝,在這里遇到并加入了何振亞領導的陜南人民抗日第一軍。
在殘酷的武裝斗爭中,康萍的革命思想更加堅定,他深刻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他堅信黨領導的事業一定能夠成功。1937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康萍的政治素質和軍事作戰技能不斷提升,他先后參加過平型關大捷、安徽靈璧戰役、攻占上海戰役等,立下了不少戰功。康萍也從排長、連長晉升到了團長。全國解放后,歷任蘇北軍區鹽城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浙江寧波軍分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
1960年10月,康萍轉業到成都無線電機械學校任校長,在他的領導下,不僅研究出了先進的光波雷達,還培養出一批科技精英,為祖國國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1978年2月,離休后的康萍繼續參與黨史、軍史的撰寫工作。1981年陜南地區遭受特大洪災,他把自己僅有的5000元積蓄全部捐獻給災區。在他生命彌留之際,還囑咐家人將其積蓄作為黨費上交。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有無數像康萍這樣的共產黨員,他們忠誠堅定,披荊斬棘、奮斗終身,他們是千萬名普通共產黨人的光輝縮影。
(市委黨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