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錢永強 李錦飛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陜西農信紫陽農商銀行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以“五紅工程”為抓手,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服務“三農”、賦能產業的強大動能,讓金融“活水”精準滴灌田間地頭。
晨霧未散的蒿坪鎮生態茶園里,茶農老張指尖翻飛,熟練地采摘著嫩芽,身旁嶄新的殺青機正高效運轉。幾年前,為了供女兒上大學,老張急需升級設備卻苦于資金短缺。紫陽農商銀行黨員先鋒隊送金融下鄉時,了解到他的困境,結合過渡期政策,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設備升級后,老張的茶葉加工產能和收入都大幅提升,女兒也如愿成為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
老張的故事,是紫陽農商銀行深耕“三農”、服務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該行黨委以“紅色引擎”領航定向、“紅色堡壘”扎根產業、“紅色鐵軍”攻堅克難、“紅色主業”精準滴灌、“紅色文化”塑形鑄魂五大工程為抓手,以聚合“發展新勢能、產業新根基、攻堅新擔當、民生獲得感、隊伍向心力”,推動黨業“雙融雙促”為落腳點,將黨建“軟實力”淬煉成服務發展的“硬支撐”。
該行黨委將“三重一大”決策深度嵌入信貸流程,班子成員全年累計駐點基層240余天,在車間協調“茶葉深加工貸”,在民宿農家樂推廣“文旅貸”。年內成功破解產業鏈融資等堵點23項,支部牽頭研發“茶園擴建貸”“產業振興貸”等特色產品,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核心作用充分彰顯。紫陽農商銀行黨委打破地域限制,改造升級14個黨支部陣地,并精準重組10個獨立黨支部,對接茶、足浴、文旅產業鏈,5名黨委成員下沉擔任鏈上書記,筑牢“紅色堡壘”。
在省聯社科技賦能支撐下,“紅色鐵軍”首創“跨省遠程授信+本土協同營銷”模式,黨員先鋒隊對接核心企業,沖鋒在業務一線,更在作風建設上樹清風、揚正氣。2025上半年,為全轄3.15萬戶農戶授信21.74億元,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1.42億元惠及2745戶,全員走訪市場主體2108家,“比學趕超”氛圍濃厚。新提拔中層干部黨員覆蓋率達100%,黨員真正成為攻堅克難的旗幟。
圍繞“富硒食品、秦巴醫藥、文旅康養、修腳足浴”四條主鏈和“富硒茶葉、包裝飲用水、紫陽美食”三條子鏈的重點產業布局,創新推出“茶葉貸”“創足貸”“民宿貸”“生態貸”“文旅貸”等產品,為縣域特色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全鏈賦能特色產業,為4479戶茶農、441戶茶企、138戶茶商共授信11.4億元,累計發放茶產業貸款17.3億元。為6968戶足浴產業鏈客戶授信8.77億元,累計發放修腳足浴產業鏈貸款17.6億元,覆蓋18家足浴品牌。對休閑農業、農家樂、鄉村酒店、特色民宿等文旅項目發放貸款2.71億元;網格深耕普惠沃土,設立158個金融服務點,“e終端”把銀行搬進農家院;減負激活小微細胞,累計讓利4655萬元,惠及市場主體近3萬戶。
今年8月8日,陜西農信題材電影《老馬的背包》在全國上映,電影以基層工作者馬百黨41年工作生涯為藍本,通過輕喜劇形式展現基層黨員將黨的使命滲透進骨髓里,一人、一車、一背包永遠行進在金融服務村民道路上的感人故事。為深入領會陜西農信“背包精神”,該行號召全體黨員干部向馬百黨同志學習,用實打實的惠民之舉,切實踐行農村金融人扎根“三農”、服務人民的初心和責任擔當。截至2025年6月,紫陽農商銀行存款貸款市場份額穩居縣域首位。但比數據更動人的是:茶產業鏈帶動3.2萬從業者增收,修腳產業回鄉創業者持續增長。當夕陽為茶山鍍上金邊,煥古鎮臘竹村的廣場上紅綢舞動,似躍動的火焰,訴說著“金融有力量、人民有希望、日子有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