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錢永強 李錦飛
陜西農信紫陽農商銀行始終堅守初心使命,以普惠金融之筆,切實把作風建設成果轉化為支持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的務實舉措,繪就一幅金融賦能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金融鏈緊貼產業脈,富硒沃土綻新顏。該行把服務縣域實體經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紫陽縣創新探索出了一條“金融鏈”與“產業脈”共融共生的振興發展之路。圍繞“一縣一品”“一鏈一策”,結合縣域“4+3”產業鏈,創新推出系列金融產品,為全縣經濟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圍繞紫陽富硒茶“金葉子”,量身打造覆蓋“種植、加工、流通”全周期的專屬信貸產品。煥古鎮一位茶農,去年開春為老茶園改造和購置有機肥資金犯愁。該行客戶經理主動上門,通過“茶葉貸”快速審批發放了30萬元。創新推出“民宿貸”“產業振興貸”,為鄉村旅游注入活力。累計為45家鄉村旅游、農家樂等經營主體授信1.8億元。成功將煥古鎮打造成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示范試點鎮。
整村授信筑牢根基,誠信土壤育活力。近年來,該行以“整村授信”為抓手,把做實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檔評級授信及信用村鎮創建作為推進普惠金融、撬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小支點”,持續破解民生金融大難題、做優服務“三農”大文章。走千訪萬“繪”信圖,以“雙基聯動”和網格化金融服務為抓手,以基層網點為支撐,依托農戶信息采集及數據模型,借助“秦e貸”“秦V貸”便民服務模式,實現精準授信“不漏一村一戶”。積極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檔評級授信,進一步加大對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職業農民等信貸支持力度,助推以龍頭企業引領、合作社聯結、小農戶參與的產業聯合體形成。以信用村(鎮)創建為載體,積極構建縣域涉農信用數據體系,共同優化農村信用環境,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最終使農戶得實惠,信用環境得改善,切實提高授信率和用信率,提升金融服務精準度和便捷度。
科技賦能數據為媒,“四心”服務觸手可及。該行以省聯社“數字農信”品牌建設為抓手,強力推動數字化轉型。在全縣布設158個“金融e站”,具備基礎金融、政府服務、生活繳費等多項功能。為轄內22家營業網點共配備移動背夾22臺,讓銀行員工化身為民服務“輕騎兵”,便民服務“零距離”。以“秦e貸”“市民e貸”“秦V貸”等數字金融產品為抓手,持續豐富普惠金融服務內涵,基本達到3分鐘申請、1秒鐘放貸、0人工介入的“310”信貸模式要求,實現了客戶從申請、審查、審批和發放“最多跑一次”。“秦V貸”面向個體工商戶及小微企業主,以數據為驅動,采用“線上+線下”一體化模式,客戶通過線上申請、交叉驗證、AI校驗等步驟完成貸款審批,最快當天辦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