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儲茂銀 唐學麗
“我現在是熟練工,每個月工資2500多塊,關鍵是能在家照顧孩子,現在的生活我非常滿意。”在家做毛絨玩具的紫陽縣城關鎮河堤路社區居民龐小梅告訴筆者,從反映就業“微心愿”到上班僅用了十天時間。
今年10月中旬,河堤路社區網格員在走訪中收集并上報了龐小梅的“微心愿”。像龐小梅一樣因照顧家庭而無法正常上班但有強烈就業愿望的人還有很多。河堤路社區將群眾就業愿望納入群眾“需求清單”,與社區“大黨委”兼職委員單位縣人社局溝通協商,決定以毛絨玩具“家庭工坊”的模式解決閑散勞動力就業問題。安康海利鑫玩具有限公司被引入社區,負責原材料的提供和技術培訓,社區負責居民的組織、原材料的發放、成品的回收等。目前,河堤路社區、仁和社區、西關社區270余名群眾參與,月均工資2000元左右。
無獨有偶,紫陽縣“零工市場”也是熱鬧非凡。“現在找工作很方便,‘零工市場’微信群每天都在發招工信息,只要應聘者條件符合商家要求,‘零工市場’就會推薦。”在紫陽縣“零工市場”簽訂勞務合同的彭曉鳳說,今年以來她通過“零工市場”當過采茶工、促銷員、送貨員等,每月工作15天左右,月均收入1600元。
“我家2個小孩都在上小學,中午要回家吃飯,下午也需要人接送,‘零工市場’時間自由,非常適合我們這些‘寶媽’。”談及“零工市場”,彭曉鳳高興且滿意。“零工市場”讓她在工作和家庭之間找到了平衡,用她的話說就是“生活更充實了,跟社會接軌了,這日子越過越好了。”
“‘零工市場’是紫陽縣重點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的就業渠道,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創建,委托安康群創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管理運營,秉持‘靈活就業我幫你,用工求職有保障’的理念,免費為各類靈活就業人員提供線上線下應聘洽談、求職登記與推薦、職業指導與咨詢、勞動權益維護等服務。”紫陽縣人社局局長賈學平說。
從今年6月份運營以來,“零工市場”集中開展用工招聘會5場次,為651名靈活就業人員提供工作崗位,簽訂勞務合同452份,實現零工人員進城有落腳、洽談有服務、打工有保障。
“家庭工坊”“零工市場”只是紫陽縣開展“樂業共富”工程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紫陽縣以落實‘五同’工作機制為抓手,重點聚焦社區失業、就業困難、零散就業人員三類群體,大力實施‘樂業共富’工程,著力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共富的城市基層治理新路徑。”紫陽縣委組織部部務委員李萬軍說。
黨建引領,構建縣委統籌、“大黨委”聯動、社區組織實施、“兩新”組織承載的共富服務組織體系,以上下貫通的黨組織為軸,破除行業壁壘,凝聚各方資源,形成共謀共商共推的局面;實行清單化管理,發揮網格員作用,用好“碼上辦”微心愿征集平臺,精準建好居民需求、部門資源、用工市場需求三張清單,確保就業措施精細化;搭建平臺,整合駐區單位和“兩新”組織資源,搭建技能培訓、社區工廠、“零工市場”、公益崗位等就業平臺,推動落實社區群眾就業要事共同辦理;強化保障,提供政策、人才、資金、陣地等基礎保障,為居民就業添動力。
今年以來,紫陽縣縣城新增就業1198人,其中,通過培訓實現就業131名、“家庭工坊”實現就業273名、“零工市場”解決651名靈活就業人員就業問題,縣人社局為143名縣城就業困難群眾提供公益性崗位,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09元,同比增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