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曾雯 鄭泳琦
今年以來,紫陽縣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立足鎮村實際,把打造庭院凈化、庭院綠化和特色產業“二化一特”作為庭院經濟的重要抓手,切實把農家庭院“方寸地”變成農村家庭的“增收園”、鞏固脫貧成果的“助推器”、激活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過去,門前屋后土地資源閑置、院落空間雜亂無序。為此,洄水鎮結合村情實際,因戶施策,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的原則,積極宣傳動員村民,把小庭院做成菜園、養殖場,以多種經營模式融合發展,將“院景”變“錢景”,發展特色庭院經濟。
如今走進郭云彩的家中,院子周圍種滿了各類蔬菜,魚塘里的魚兒活蹦亂跳,山坡上數百頭羊正悠閑地吃著草。“我們養了200多箱蜜蜂、400多只羊。一年下來蜂蜜能產千把斤,鯉魚和草魚能賣7000多斤,一年純收入有十四五萬元。”郭云彩笑著說。
在團堡村王宗堂的農家小院里,院前院后干凈整潔,房前大樹掩映,近處是擺放整齊的各式綠植盆栽,一小片花圃上還種上了花卉,裝點得分外好看。“環境整潔干凈,讓人覺得很舒服,每天的心情也更好了。”每當說起這些,王宗堂臉上掛滿了笑容。美麗庭院不但催生了庭院經濟,也激起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外打工的徐先順看到村里庭院經濟發展的火熱場景,也選擇回到家鄉創業。“在鎮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我今年養了20頭羊、12頭牛,比起在外面打工收入更加穩定。”徐先順說。
“下一步,洄水鎮將持續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以新時代‘五個一’常態化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為抓手,鼓勵和引導黨員、群眾因地制宜,以家庭為陣地、以庭院為載體,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將群眾的小庭院變成戶戶增收的小產業。”洄水鎮黨委書記熊書文說。
此外,紫陽縣將庭院整潔美化作為“前置”要求,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提升鄉村外部環境,讓更多的群眾看到庭院經濟帶來的好處,嘗到發展的“甜頭”,動員更多的群眾主動參與,實現美環境和促增收“雙贏”。據悉,紫陽縣全年計劃發展庭院經濟示范戶1200戶,已完成42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