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鄭曉虎 李萬軍
紫陽縣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全年有465名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吃住在村(社區),工作任務極為繁重。該縣近年來正向激勵與反向約束并重,在嚴格管理、綜合培養、科學考核、高看厚愛上持續加力,激勵駐村干部扎根一線,真抓實干,助力鄉村振興。
組團服務 抱團發展共促振興
夏曾潤是安康市富硒產品研發中心的一名農學碩士,也是蒿坪鎮東關村駐村第一書記,一有空閑時間,他就會到產業基地,推進富硒種植試驗示范。
“包村部門在技術指導、產品檢測、科研項目、產品銷售等方面,不僅助力了東關村產業發展,還能幫助其他村共享資源,實現抱團發展。”東關村黨支部書記危成成坦言。
如今的東關村依托富硒優勢,組織鎮內14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聯營”,黨建“聯盟”,圍繞糧油類、蔬菜類、肉蛋禽類、林果類、加工類五大產品類別成立了紫陽縣首家集體經濟農產品直營店,目前已初步形成異業聯動、龍頭聯幫的發展格局。
“東關村和蒿坪村隔河相望,2個村產業發展各具特色,長期的合作往來已形成了支部聯建、資源聯享、優勢互補的利益共同體。如今,還能借助安康市富硒產品研發中心的平臺優勢,為我們村打造富硒產業提供技術支撐。”蒿坪村駐村第一書記肖淋文說。
紫陽縣打破部門之間、村與村之間的政策資源“壁壘”,探索駐村第一書記“組團服務”模式。由鎮黨委合理統籌駐村部門和第一書記在政策、資金、技術、信息、人才和項目資源,推行資源清單、需求清單、幫扶清單“三單”措施,變幫扶一村資源為全鎮共享,實現抱團幫扶,互助互惠,共建共富。
量化考核 實績和民意并重
紫陽縣探索推行“4321”考核模式,考核實行百分制,鎮黨委年度評價、駐村單位幫扶工作考核、群眾滿意度、負面清單考核分別按40%、30%、20%、10%權重計入最終考核得分。
紫陽縣審計局駐村第一書記王能朝所在的紅椿鎮民利村自然條件差、發展落后,2022年6月,被納入為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在王能朝的帶領下,該村發展茶園1200畝,改造了撂荒茶園200畝,同時還發展了特色種養殖業,村集體經濟收益突破2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鎮平均水平。
2022年度,王能朝再一次獲得了優秀等次。“今年的考核指標很科學,暖人心。”談及新的考核模式,王能朝面露喜色地說,“這樣一來,第一書記心中有目標、工作有動力,就形成了比拼趕超的良好氛圍。”
為確保考核公開透明,紫陽縣還堅持“三榜公示”,即群眾季度滿意度評價、鎮黨委年度考核結果、縣級審定考核結果均在村公示,接受干部群眾監督,確保考核公開透明。
嚴管厚愛 激勵干部擔當作為
“從脫貧攻堅戰到鄉村振興,我一直奮戰在鄉村一線。通過這幾年的駐村幫扶,自己不斷成長了,被提拔到領導崗位,充分體現了縣委對鄉村振興一線干部的厚愛。”彭成毅曾是紫陽縣偏遠村高灘鎮巖峰村的第一書記,因幫扶業績突出,2022年,被縣委提拔為縣醫療保險經辦中心副主任。
紫陽縣委明確,駐村干部年度考核結果作為職級(等級)晉升、職稱評定、提拔使用、評優樹模的硬杠子,同等條件下優行;新提拔干部原則上要有鄉村振興工作經歷。近三年來,全縣共有76名表現優秀的駐村干部被提拔重用,142名駐村干部通過激勵鼓勵晉升職級,有效提振了干部抓脫貧攻堅的“精氣神”。
除此之外,紫陽縣還堅持以考核“指揮棒”撬動駐村干部的生活、經濟、政治關心關愛保障措施足額落實,堅持在駐村經費、通信補貼、下鄉伙食補助等方面依規足額保障,讓駐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頭,經濟上得實惠,工作上能舒心。
厚愛還要嚴管,該縣堅持始終以戰時紀律抓管理,健全完善鎮黨委日常監管,駐村工作隊長直接監管,選派單位協管,駐村辦主管的“四方”責任,嚴格執行駐村工作隊“五天四夜”駐村、鎮黨委月督導、季點評和縣駐村辦季度督導機制,嚴肅執紀問責,對違規違紀的人和事不論“大小”一律嚴格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