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盧思君
金秋時節,走進紫陽縣瓦廟鎮堰塘村獼猴桃種植基地,綠油油的獼猴桃藤蔓下,一個個果形飽滿、大小勻稱的獼猴桃掛滿枝頭,清新的果香隨風飄蕩,讓人心曠神怡。眼前的這一切,讓企業主譙顯軍格外開心。
譙顯軍是安康市五屆人大代表,也是土生土長的瓦廟人。對于這片土地,譙顯軍有著深厚的感情。
在譙顯軍兒時的記憶里,瓦廟鎮山大溝深,交通不便。迫于生活壓力,初中還未畢業,譙顯軍就背井離鄉去外地打工。從廣東、四川到河北,從扛水泥、和砂漿、倒賣土特產到當帶班、自己承包工程,他嘗盡了人間的辛酸苦辣。憑借著誠實守信、踏實肯干和聰明果敢,譙顯軍從一個“農村娃”搖身一變成為資產過千萬的“譙老板”。
2015年春節回鄉期間,看到村里落后的局面,譙顯軍決定回鄉為大家做點兒什么。恰在這時,瓦廟鎮黨委政府也動員譙顯軍回鄉發展,他欣然接受邀請,成立了紫陽縣綠康天龍有限公司,注冊資金5000萬元,本著生態種植、生態養殖、做綠色健康產品的發展理念在家發展種、養殖業。
自此,譙顯軍正式開啟了他的回鄉創業之路。流轉土地、選育產業、修建產業路、拉水電、建冷庫,譙顯軍忙得不可開交。
從最初的流轉1000畝土地到現在的2300畝,從最初的發展獼猴桃、烤煙、中藥材、大蒜,到現在的主攻獼猴桃和烤煙,譙顯軍積累的經驗越來越多,收益也不斷增長。
“今年的獼猴桃準備在中秋節前開售,初步估算能采摘10萬斤,收入超百萬元。”談起今年的收入,譙顯軍很開心。
目前,譙顯軍已建獼猴桃園500畝,烤煙200畝,培育獼猴桃苗30畝。園區有15個固定工人,進行施肥、除草、打樁時,最多一天用工40余個。
“既照顧了家庭,還能在家門口掙到一筆不少的收入。”園區工人向連美感慨萬分。譙顯軍回鄉后,向連美第一個報名去園區務工。幾年來,向連美在園區務工收入近30萬元。
據譙顯軍介紹,從建園至今,公司通過流轉土地、園區務工、收益分紅等方式,帶動400余戶群眾增收。累計發放工人工資近600萬元。
“獼猴桃基地建成后,要想這個產業長遠發展,建一個規模以上的加工廠進行果品深加工迫在眉睫。”譙顯軍說。建廠的想法很快得到鎮、村領導大力支持,鎮村干部積極主動幫譙顯軍選址、協調場地等。
去年10月,譙顯軍投資500萬元開始籌建集魔芋加工、獼猴桃加工和茶葉加工為一體的加工廠。目前加工廠主體工程已完工,正在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預計今年12月投產使用,屆時可提供就業崗位60個。
“我能這么快發展起來,得益于鎮黨委政府對我的大力支持”。談起企業的發展,譙顯軍說鎮村干部在為他協調解決征地等方面困難的同時,還為他爭取了蘇陜協作、道路硬化、飲水工程、廠房建設、小流域治理等各種項目扶持資金600余萬元。
看到譙顯軍回鄉后發展的風生水起,以及瓦廟鎮良好的營商環境,金世顯、李文俊等一大批“歸雁”也相繼回鄉創業。堰塘村人金世顯在村內建養雞場;李文駿成立安康稀硒泉水開發有限公司,在堰塘村建立了占地1500平方米、集生產加工包裝為一體的稀硒泉礦泉水產業園區;郭光均成立紫陽縣世紅生態中藥材有限公司,建成1800畝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和中藥材加工廠;堰塘河生態漁業養殖場和老莊村汪肖鵬的養豬場也蓬勃發展……逐步形成了瓦廟鎮獨具特色的立體生態循環產業鏈,呈現出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