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儲茂銀
近年來,紫陽縣城關鎮青中村積極探索“支部+黨員+產業+群眾”的發展新模式,把黨小組建立在項目上,把黨員融合在產業中,由黨支部的五名委員分別引領五項產業,通過帶頭干、引導干,因地制宜推動旅游、中蜂、茶葉、藥材、養豬等各項產業同步快速發展,真正做到了興產業、活經濟、富百姓。
“最近忙不忙,生意怎么樣?上次你反映的天氣熱垃圾一放就臭這個問題,我們聯系了縣住建部門,他們協調垃圾車,每天開到村上來清運一次。”8月12日,青中村黨支部副書記、村上旅游產業引領人張治倫忙完手中的工作,就趕到位于青中村集中安置點的馬勝娟農家樂,了解經營情況。
原來,在村黨支部給五名支委的產業分工中,張治倫根據自己的專長,主動擔任起旅游產業發展方面的任務,在他的招引和鼓勵下,村民馬勝娟由在外務工轉為回到家鄉開辦農家樂,正好能發揮她炒家常菜這門手藝。
“在這里經營很舒心,村干部挺支持我們這些商戶,每次反映的問題都能及時地解決。”馬勝娟說。
城關鎮青中村位于紫陽縣城南12公里處,常年云海環繞,故有“云上青中”的美譽。近年來通過實施脫貧攻堅幫扶措施,村上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鄉風建設、環境整治等也得到了長足發展,群眾致富意愿更強了。怎么更好地高質量發展,成為青中村黨委的首要大事。
“群眾想什么,我們就干什么。我們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以及人大代表聯絡站的作用,深入細致地走訪調研,了解群眾想發展哪些產業。同時結合村上實際和外出考察情況,最終確定從五個方面發展產業。”青中村黨支部書記冉維富說。
八月艷陽高照。中午時分,筆者又來到該村養蜂基地,看到100余個蜂箱一字排開,蜜蜂從蜂箱進進出出,勤勞地采蜜,村黨支部委員、養蜂產業引領人丁瑞斌顧不得炎熱,正和村民一起查看蜂箱狀況。
“這是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投資10萬余元建成的,引進的品種是中華蜂和意大利蜂。我主要負責日常管理和經營,今年預計每箱可出蜂蜜12斤,市場銷售價格大約每斤100元,總收入可達12萬元,其中80%的利潤留給合作社為村民分紅。”丁瑞斌說。
青中村花類多、花期長,丁瑞斌很有信心,而作為支部委員,他也是在外地考察學習了養蜂技術后,按照自己的特長選擇引領蜜蜂養殖這個產業,不僅要把村集體的蜜蜂養好,更要帶動有意愿的群眾加入到這項產業中。丁瑞斌還依托村養蜂合作社,為村民解決了蜂源、技術、銷路等各方面問題,進一步帶動其他20余戶村民陸續開始養蜂,總計超過100桶。
“現在村上定期開展技術指導,銷售上也不操心,游客上門買一部分,自己再賣一些,余下賣不動的村上也幫忙銷售,產業發展前景非常好。”養蜂戶曹義軍說。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如今,青中村通過黨員干部親赴一線,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當好領頭人,帶動更多的村民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良好局面。
“在產業發展中,我們更要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的作用,我們黨支部五名委員主動擔責,一人引領一項產業,帶著群眾,親自干、一起干、實地干,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充分發揮出每名黨員個體特長和優勢,同時鎮黨委還將我們工作的實效納入到個人年底考核,進一步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地。”青中村黨支部書記冉維富說。
目前,村上的旅游、中蜂、茶葉、藥材、養豬五項產業在五名支委的引領下發展得非常好,青中村2022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6000元,村黨支部被省委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還獲得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市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村等多項榮譽。把黨小組建立在項目上、把黨員融合在產業中的“支部+黨員+產業+群眾”發展新模式正在發揮巨大作用,真正實現了山區村莊“產業興、經濟活、百姓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