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梁開明
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法律義務。近日,紫陽縣高灘鎮“老人大無憂接待室”妥善調處了一起因贍養引發的家庭矛盾糾紛,在挽回兄妹親情的同時,維護了家庭和諧穩定,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近年來,隨著移民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公共場所共用的局限等因素,加之留守老人因城鎮居住不習慣和無人陪伴的孤獨產生怨氣,導致矛盾易發多發。為此,高灘鎮以“楓橋經驗”為引領,創新組建“老人大無憂接待室”,返聘高灘鎮原人大主席吳選成擔任負責人,專調群眾各類矛盾糾紛,助力基層微治理,促進和美鄉村建設。
“老人大無憂接待室”充分運用自治德治法治手段,與鎮信訪聯席會議機構和“三力聯調”機制緊密融合,以“熱情、依法、負責、奉獻”為服務原則,設定專人值班,嚴格落實科級領導坐班接訪制度,每天確定2名領導分別設定A、B崗坐班接訪,A、B崗互相補位。
矛盾調解中,按照矛盾糾紛由易到難、先德治后法治的原則,根據不同訴求、糾紛類型選取不同的人員進行調解,一般類矛盾糾紛由接待室負責人吳選成直接負責調解;涉及到政策方面的訴求,由吳選成在信聯辦成員單位中或者行政力量人員中選取行業負責人進行調解;重大疑難矛盾糾紛由負責人牽頭組織或者由群眾自己選取“三力人員”在“老人大無憂接待室”進行調解。
“我們以‘宜疏導不宜堵壓,宜化解不宜激化’為切入點,堅持注入真情調解、規范程序調解、依法調解,用活村規民約、用活關鍵人物、用活特定時段、用活人性本質,以法服人、以情動人、以德育人,起到調解一個、教育一片的效果。”吳選成說。
基層社會治理一頭連著政府,一頭系著群眾。自2022年8月創新組建“老人大無憂接待室”以來,高灘鎮成功化解了涉及生態環境、土地糾紛、鄰里矛盾等方面的矛盾糾紛140余件,群眾滿意率達到98%以上,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有力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