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鄭曉虎
地處秦巴山區的紫陽縣,山大溝深,村民居住分散,加之醫療基礎薄弱,群眾在就醫方面曾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藏”現象。近年來,當地推進分級診療、家庭醫生簽約、送醫送藥上門等服務,在“強基層”的同時,向上“接天線”引入優質醫療資源,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8月7日,在紫陽縣漢王鎮中心衛生院藥房里,公衛主任文憲梅正忙著為當天入戶送藥的患者準備藥品。上車前,她還將心電圖機、血糖儀等醫療設備搬上了車。“針對患者的病情,醫護人員還配有血壓計、血糖儀和常用藥,可以為村民提供診療、配藥、急救等便捷式醫療服務。”文憲梅說。
“剛剛血壓測量顯示有點高,高壓都170了,要堅持按時服藥。今天我們上來,給你帶了常用藥,你在這里簽個字。”71歲的袁付西是漢王鎮漢城村七組村民,患糖尿病、高血壓多年,兒女長期在外務工,從他家到鎮上雖然只需要10分鐘車程,但就醫習慣還是成了“小病拖、大病藏”。隨著醫療和公衛服務向最基層延伸,袁付西成了受益者之一,F在,漢王鎮中心衛生院每月都由家庭醫生定期送藥到家,年度還會開展老年人健康體檢。
方便、快捷、舒心的醫療服務,讓袁付西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糖尿病餓了就發抖心慌,血壓也高,鎮衛生院的大夫們經常給我說,要我注意飲食、多休息、不能做重活,工作做得很細致,確實好,確實滿意。”袁付西說。
家庭醫生的貼心守護,為基層群眾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安全屏障。今年,漢王鎮將對全鎮1718名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群體開展健康體檢,目前已完成體檢人數1102人。針對篩查出的常見慢性病和內科疾病,鎮村醫護人員因病施策,為患者提供最優服務。
“通過村醫和責任醫師團隊成員,按照規定的時間每季度進行隨訪,病情嚴重的患者,醫院還會接送,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漢王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楊濤表示。
得益于縣級駐點醫生,蒿坪鎮蒿坪村村民雷興貴在鎮衛生院完成左手橈骨骨折手術后,回到了家中進行靜養康復。在醫共體未推行的時候,鎮級醫療機構在處理一、二級手術方面往往束手無策。蒿坪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匡世東坦言,“之前接觸到這種患者,說心里話就比較怵,接到之后我們的第一個思維就是轉診。轉到哪里去呢?轉到縣級單位或者是安康市,本地沒辦法接診他們。”
鎮級醫院遇到的瓶頸問題,在縣鎮村一體化健康服務體系政策下逐步得以改善。雷興貴的主治醫生何武景,就是縣級醫院派駐到鎮中心醫院的,在兩個月的時間里,既要開展常規醫療服務,同時還為基層醫院提供技術指導。“我們也是帶著任務下來,通過傳幫帶,讓蒿坪鎮中心衛生院逐漸能開展一、二級的手術,三級手術和相對麻煩的手術也可以逐步開展,必要的時候縣醫院?漆t生也會一起做這個手術。”
組建縣域緊密型醫共體以來,紫陽縣醫共體總院不斷加大資源下沉、專家下沉的力度,將更多不必上轉的患者留在基層就診?锸罇|說:“本院在縣級醫院的幫扶下,病人就在‘家門口’進行住院治療,能節省花費,對本院來講,很多手術能開展了,對醫生的業務能力和醫院水平提升、醫療技術提高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資源融合不僅打通了縣鎮村三級醫療機構之間的堵點,也讓患者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優質醫療服務。目前,紫陽縣17個醫共體分院掛牌成立,4家中心衛生院在醫共體總院的幫扶下,開展手術100余例,全縣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服務率超過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