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謝軍 儲茂銀 馬昌安
近年來,紫陽縣城關鎮青中村積極探索“代表聯絡站+”的工作模式,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主力軍作用,緊盯特色富民產業,將代表履職延伸到產業發展、項目建設、鄉村旅游等發展一線,通過示范引領,帶動一方群眾增收致富,使代表聯絡站成為群眾依賴的“家”。
“代表聯絡站一頭挑著黨委、政府的殷切囑托,一頭挑著群眾的深切厚望,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如何發揮好人大代表聯絡站的作用,使代表密切聯系群眾,真真切切地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是青中村人大代表聯絡站3名駐站代表深入思考的問題。”縣人大代表、青中村黨支部書記冉維富說。他們通過走村串戶,了解到大家急切盼望的是如何利用現有資源發家致富。于是冉維富和其他2名駐站代表商量后,決定發揮各自所長,一人引領一項產業,因地制宜引領推動特色種養、鄉村旅游和項目建設同步發展,當好帶頭人,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
青中村位于紫陽縣城南12公里處,平均海拔900米、森林覆蓋率90%,依山傍水、生態宜人,區位優勢、生態資源得天獨厚,有“云上青中”之稱。
茶葉是青中村的傳統產業,冉維富從小與茶葉打交道,他主動承擔起引領村民發展特色種養的重任,動員大家改造老茶園,開辟新茶園。2021年以來,發展茶園2100畝,人均2畝,建成有SC認證茶廠1個,年銷售額600余萬元,輻射帶動220戶農戶增收。今年,他在一次外出學習中,了解到養蜂產業市場前景良好,結合青中村花草密布、蜜源豐富的優勢,通過與村干部商議,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決定在村里發展蜜蜂養殖,成立養蜂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注入資金10萬元,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把養蜂產業打造成青中村的又一項特色產業。目前養殖蜜蜂300群,一個蜂群預計產蜜12斤,一斤100元左右,年產值可達36萬元。
鎮人大代表、青中村黨支部副書記張治倫則緊緊依托青中村毗鄰縣城的優勢,帶動村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按照茶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旅游思路,打造“花婆婆”高端民宿和大眾化“到屋系列”農家樂,動員有條件的村民將閑置民房、土地、茶園、林地量化入股,讓群眾既當員工又當股東,共同分享鄉村旅游發展紅利。
青中村人大代表聯絡站駐站縣人大代表鄧家懋有自己的施工隊。近年來,村上集中安置點建設和公路基礎工程施工都由他組織實施,大批村民在他的施工隊干活,不出家門就能掙到一筆可觀的收入。
人大代表聯絡站是各級人大代表發揮作用、履職盡責的主陣地,打通了代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如今,青中村人大代表聯絡站通過代表產業一線履職,當好領頭人,做給群眾看,形成了“聯絡站牽頭、代表引領、群眾參與”的良好發展格局。2022年,青中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6000元,青中村獲得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市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村等多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