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馬孝銳)截至4月15日,紫陽縣政協在全縣共建成區域、界別服務型和個人型委員工作室26個,實現鄉鎮、界別全覆蓋和委員全入駐,搭建了委員履職、服務群眾的新平臺。
紫陽縣政協要求各委員工作室每兩個月組織委員開展一次集中學習,累計開展各類讀書學習活動150余場次;每季度開展一次社情民意收集、資政建言等活動,共組織各種“微協商”“微服務”活動70余場次,收集反映社情民意30余條,通過實實在在的履職活動,讓委員履職“動”起來、委員責任“實”起來。
紫陽縣政協還把委員工作室作為聯系委員、服務群眾的重要平臺,建立“委員接待日”制度,委員定期接待來訪群眾,同時深入一線、深入群眾,開展調研走訪、協商議事等活動,解決好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問題,讓委員工作室成為群眾“暖心室”。
此外,委員工作室還緊扣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積極建言獻策、助力發展。如蒿坪鎮把委員工作室建在茶葉產業鏈上,組織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產業大戶等,圍繞茶產業發展協商建言。以委員企業為引領,推動全鎮茶產業發展,增加群眾收入。同時,發揮委員貼近群眾的優勢,推動政協力量下沉,協助黨委政府做好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等工作,共化解各類矛盾80余件。林紅梅委員工作室成立后,為破解山區特產銷售難問題開設電商營銷培訓班,300多人成了專業主播,帶動群眾就業增收。
去年以來,該縣各委員工作室共為群眾幫辦實事280余件,在公益活動中累計捐物價值150多萬元,開展送健康、送技術、送信息、送溫暖等活動300余人次,資助困難學生200余名,技術培訓1000余人次,委員工作室真正成了黨委政府的連心橋、協商議事的聯絡站、服務群眾的便利店、社情民意的直通車、政策宣傳的小講堂、基層治理的新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