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馮圣國 劉雨佳
“叮鈴鈴”……紫陽縣毛壩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務大廳電話響起,電話那頭傳來:“喂,我是任河商貿公司的,我在你們核桃坪村流轉了10多畝土地,現在要種藥材,1萬多塊錢的種子都采購好了,但是我流轉的土地,別人種了洋芋,且是有人指使種的,拒不交出土地,請問你們有沒有辦法處理?”
司法所登記好掛斷電話后,立即組織調查核實。原來,紫陽縣任河商貿有限公司于2020年5月2日與核桃坪村村民張三(化名)簽訂土地流轉協議,約定將張三承包合同內的耕地流轉給公司經營,流轉期限10年。因張三一家長年在外務工,該土地多年來一直由張三口頭交代給其叔父耕種,協議簽訂后,張三并未直接向叔父闡明該流轉事宜,其叔父近兩年來便一直持續進行部分耕種,同時安排李四(化名)在剩余土地上進行耕種,公司一直未實際經營。今年初,公司要在該地塊進行藥材種植,但李四已在該地上種植洋芋,李四稱:“近年來一直持續經營,且是受張三叔父安排耕種的,目前已投入大量勞動力且洋芋已種植,退地是不可能的。”
毛壩司法所采用“背靠背”調解法,為案涉各方當事人闡明:該案爭議的焦點是該流轉標的物交接不徹底造成的,耕種方明知該地已流轉,但以張三未正式通知為由而持續耕種經營,對損失的產生、擴大亦存在過錯行為,但其行為以種莊稼為收入,提高地力為目標,實際上對地力保護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建議:任河商貿公司結合李四實際產生的損失,給予一定的補償。很快,各方就達成了一致協議,該糾紛得以妥善化解,投資企業得以順利施工。
像這樣圍繞著營商環境突破而高質量化解矛盾糾紛的工作,紫陽縣司法局自陜西省開展“三個年”活動以來,已組織各司法所、調委會運用“股室協同、區域協作”機制化解涉營商環境糾紛85件。
下一步,紫陽縣司法局將緊緊圍繞“三個年”活動,立足司法行政職責職能,扎實推進“三個年”重點任務落實落細,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司法行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