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毛潤
3月2日,剛剛榮獲第六屆陜西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表彰的紫陽縣界嶺鎮黨委委員、人大主席肖寶,受邀走進該縣干部夜校課堂,通過一個個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年輕干部真誠交流,激勵廣大干部珍惜機遇主動作為,把有限的青春和汗水揮灑在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
講座從一部有關肖寶的個人紀實片中拉開序幕,“我當時在團縣委工作,單位兩個女同志,就我一個男同志,雖然家里還要面對孩子一歲多、老人行動不便的實際困難,但為了響應縣委的號召,我還是勇敢接受了這一重任。為了讓工作和家庭的責任不失衡,我專門請了一位親戚照顧小孩和老人,第二天我才與親人道別,匆匆奔赴脫貧攻堅的前沿陣地。”肖寶講述道。
2014年,肖寶被紫陽縣委派駐到全縣最偏遠、基礎最薄弱、條件最艱苦的洄水鎮小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作為首批派駐的黨員干部,他始終秉承黨員先鋒的優良品質,率先沖鋒、攻堅克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以村為家、真誠奉獻,在7年時光里先后籌資近3000萬元改善村里的水、電、路、訊等急迫問題,硬是將一個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增收無門的小村,發展成為如今以茶葉、生態流水養魚為主導,足療、養殖全面發展的產業示范村,當地群眾收入每年以10%速度增長。
回憶起當初的點點滴滴,臺上的肖寶眼眶濕潤、數次哽咽。“包村工作以來,我有三次淚涌心頭的深刻記憶:第一次是踏入小河村的那天,雖然做足了心理準備,但還是被眼前的一幕所震驚,路上驅車得3個多小時,把人坐得暈頭轉向,一下車便是泥濘的公路長滿荒草,也沒有手機信號,頓時失落到極點;第二次是在一次暴雨中看著孩子們在簡陋的教室上課時的場景,盡管艱苦,但絲毫不影響孩子們對知識的那份渴望,他們清澈的眼神感染了我,所以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籌建希望小學,改善孩子們的求學環境;第三次是家中年邁的父親不幸摔倒骨折住院,本該床前盡孝的自己卻趕上省級脫貧攻堅工作的評估驗收,正當我處在兩難的時候,妻子的一通安慰的電話讓我眼眶濕潤,言辭雖短卻飽含深情,‘安心工作、家中有我!’”
一路走來有艱辛、有苦澀,有喜悅、有認可,組織的信任和家人的包容理解,成為了肖寶在脫貧攻堅戰場上披荊斬棘的利器,他不負眾望,不僅帶領群眾走出了貧困,探索出了產業致富的新路徑,自己所做的工作更是備受各界關注和認可,先后榮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第六屆陜西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陜西省優秀共青團干部”“陜西省少先隊工作先進個人”“陜西省優秀駐村團干部”“安康市先進工作者”“優秀駐村第一書記”“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各類表彰40余項,榮登《輔導員》雜志封面人物,中省市各級媒體多次采訪和報道他的駐村扶貧事跡。
聽著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臺下的年輕干部們欽佩不已、感觸良多。“肖主席的經歷告訴我,榮譽都是腳踏實地、苦拼實干換來的,只有心中始終裝著群眾、辦事為了群眾,才會得到群眾的認可和滿意。通過這次聆聽學習,我覺得自己離好干部還有很大的差距,以后我將更加勤于學習、務實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紫陽縣鞏固銜接辦業務指導組學員賈學榮說。
參訓學員紛紛表示,將認真學習肖寶勤勉盡責、積極上進、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不斷汲取榜樣力量,努力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立足本職崗位,認真履職盡責、勇于擔當作為,始終做到對黨忠誠不動搖、服務發展不偏移、為民造福不止步、清正廉潔不逾矩,爭當新時代人民滿意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