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胡波
2022年11月6日,紫陽縣高橋鎮板廠村村民金漢忠的地里一片繁忙景象,走近一瞧,原來是一群身著新時代文明實踐字樣的紅馬甲志愿者,正在幫他采挖中藥材蒼術。
“真的太謝謝你們了,走,走,走,去我屋里頭喝口水,下午我炒兩個菜,喝兩杯再回去。”金漢忠熱情地招呼著前來幫他采收藥材的志愿者。“今天就不了,趁著天氣好,公司基地里的丹參也要趕緊挖,改天來。”說話間,遠教技術員余小松帶著隊伍背著工具往公司藥材種植基地趕去。
“電話一撥,他們就來。藥材、魔芋、養豬,不管啥技術,都能教,實用得很。知道我種的蒼術可以賣了,今兒晌午,小余就帶人來幫我挖藥材。”提起村上的遠程教育,金漢忠贊嘆不已。靠著村委會的遠程教育科學種植中藥材,2021年金漢忠就收入了1萬余元。“可以說,是遠程教育幫他走上了致富路!”
近年來,紫陽縣高橋鎮板廠村以“培訓提素,產業富民”為切入點,在充分發揮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引領的同時,讓農民群眾在家門口遠程教育站的“線上課堂、線下服務”中知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學到種養殖的實用技術,搭乘上信息化助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快車。
小課堂,為村民“供電”
高橋鎮黨委書記曾健說:“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鎮黨委在履行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中,充分結合農村遠程教育資源豐富、務實管用的特點,有效對接群眾產業發展需求,最大化發揮學用轉化、提升致富能力的作用,通過‘遠教’賦能,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提起遠程教育發揮的作用,板廠村的干部群眾紛紛豎起大拇指,中藥材種植大戶徐仁倫說:“小課堂上播放的天上飛的、地上跑的,種的、養的節目啥都有,看人家都能下苦功夫搞產業賺錢,我們有手有腳,也能在家門口致富。”正是有了遠程教育的助力,讓他逐步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種植能手。
除了讓廣大農民通過遠教平臺學到技術,板廠村黨支部把黨員學習教育、實用技術培訓和特色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遠教站點,組織黨員群眾和種養殖戶集中學習政治熱點以及黨的理論政策方針,觀看農業實用生產技術電教片,既拓展了眼界,增強了信念,又提高了黨員干部帶動群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
山林間, 為村民“送電”
板廠村黨支部書記金銘鋒介紹:“通過遠程教育站點實施整村產業規劃,結合本村實際組織開展種植養殖業技術培訓,通過支部建在遠程教育站點引領實用技術服務發展,形成了技術指導點對點、面對面,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創新創業帶頭人。”
“我以前開了個小商店,順便收些魔芋加工成魔芋豆腐賣,混混搭搭的也就掙個肚兒圓。自從在村上的遠程教育站上了幾堂課,嘿!那可真是開了眼,原來產業還能這么搞。”聊起產業經,板長村村委委員、黨員劉長鎮瞬間打開了話匣子。遠教站的“小課堂”讓這位在村里有點資本的能人看到致富的新希望,通過遠教站幫助聯系的魔芋種,當年就在林子里種植了近30畝的魔芋,遠教站邀請的魔芋種植專家會定期上門給他教授魔芋生產種植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場豐收讓劉長鎮笑得合不攏嘴,不僅學習了技術,還鼓了腰包。看到劉長鎮種魔芋賺了錢,附近村民也動了心,在他的指導下,30余戶村民上了遠教“小課堂”開開眼,順理成章地搞起了林下魔芋種植,平日有啥問題都找劉長鎮,這可讓劉長鎮成了林子里的大忙人。
為把遠教站點建設成特色種養殖產業實踐基地,打開富民增收的良好局面,遠教站將全村128戶產業示范戶分種類、分批次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制定切合實際的“培養清單”,組織遠教培育的“土專家、田秀才”做教員,一改以前的“課桌授課”為林間、地頭、槽頭的現場實踐,生產中為重點培養對象“開小灶”,以強帶弱、以多帶少、互助提升,通過跟蹤技術服務工作的持續開展,有力帶動了種養殖戶科學生產,促進了板廠村特色種養殖產業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穩步提升了黨員群眾種養殖生產積極性和產業發展水平。
產業興,為村民“發電”
近年來,板廠村在遠教站點這個“供電所”的支持下,立足發展實際,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在全村流轉閑置土地2300余畝開展中藥材、魔芋、生豬種養殖工作。村民通過現金入股、土地流轉、勞務務工、銷售農產品等形式獲得收益,實現群眾就近就業穩定收入。
“我屋里的幾畝地都流轉給了合作社,我還入了一些現金股份。每年,我除了分紅,還有管理工資和務工收入,總的有個三四萬塊錢,我覺得在門跟前能有這些收入很滿足。”股民徐仁倫說。
為增強發展種養殖業的信心,穩定群眾收入,板廠村在遠程教育站點工作的不斷推動下,培育出紫陽縣天和藥業有限公司、佳源魔芋農民專業合作社、綠源牧業養殖有限公司。在加速種養殖合作社的生產步伐的同時,推動村內種養殖合作社與龍頭企業的產業融合,逐步形成了“支部+遠教+企業+合作社+社員”的發展新格局,實現了中藥材、魔芋、生豬從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
“為穩定藥材、魔芋種植戶的收入,擴大企業原料生產的規模,村上的天和藥業、佳源魔芋合作社分別與種植戶簽訂了保價訂單協議,我們幫扶單位在保價訂單的基礎上每斤再補貼0.5元,讓村民徹底打消了銷售難的顧慮,種植積極性高漲。”紫陽縣人民醫院駐村第一書記賈仕安介紹。
據統計,板廠村遠程教育站點累計開展政策學習和各類種養殖實用技術培訓達16場次,輻射培訓黨員群眾、種養殖戶1000余人次,有效打通了黨員群眾和種養殖戶在農業生產發展過程中的技術“難點”,大大延伸了服務群眾產業發展的“路線”。遠教站點的實用技術培訓使全村的中藥材、魔芋和生豬的農產品產量和原料品質得到了穩步提升,為農產品的初、深加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紅火的產業發展遠不止于此,板廠村黨支部書記金銘峰介紹,村黨支部依托遠程教育站點提供的發展方向和技術指導,確定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方向,先后成立中藥材、魔芋、生豬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社員從最初的21戶增加到現在的165戶,資金投入從最初的20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1800萬元;建成中藥材、生豬、魔芋生產示范基地3個,年生產中藥材860噸、魔芋60噸、生豬1000頭,產值達2000多萬元,社員戶均收入從2019年的8946元增加到2022年的12042元,同比增長34.6%。遠教站點這顆“強大的心臟”不斷給合作社“輸血造血”,有力促進全村產業發展進程。
板廠村在村黨支部的正確引領下,以鄉村振興為發展契機、以遠程教育為有力抓手、以產業發展為發展藍圖,搭建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遠教站點綜合平臺。以“農業生產實用技術服務”為核心,努力打造“田秀才、土專家”等服務品牌,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載體,以黨員群眾和種養殖戶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以合作社、龍頭企業發展為突破口,精準提供聯動服務、主題服務、個性服務,從而實現了遠程教育與產業發展雙贏的良性發展局面,有效促進學用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