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鄭曉虎
紫陽縣地處秦巴山區,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也是中國建設銀行總行全國定點幫扶的4個區縣之一。山大溝深的自然條件,讓這里的優質農特產品“出山”受限,近年來,中國建設銀行總行派駐紫陽縣工作組試行推進的“產供銷一體化”農業產業新模式,瞄準當地優勢農業產業,向企業注入信貸資金,將企業銷售平臺對接建行渠道,發力農產品產供銷各環節,積極為農特產品走俏市場鋪路搭橋,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在鄉村振興實踐中做出了新的探索。
初夏時節,瓜果飄香。位于高橋鎮權河村山野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蔬菜保供基地里,黃瓜、辣椒、南瓜、西葫蘆等時令蔬菜陸續進入采摘期。村民董明桂和工友穿梭在蔬菜大棚里,忙得不亦樂乎。趁著放置蔬菜的間隙,董明桂一邊擦拭著額頭的汗水,一邊說:“我們4個人每天要負責大棚蔬菜的栽培、采摘、除草等工作,基本沒有閑暇的時候,但每天能掙100塊錢,非常滿意這份工作。”
紫陽縣山野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周其書介紹,蔬菜保供基地從2021年9月開始籌建,目前基地已達到了100畝的規模。這段時間,正是瓜果、蔬菜上市的好時節。回想一年前,周其書也說出了自己的擔憂:“我們在權河村發展的有香椿和陽荷姜種植,參與的農戶也比較多,但是這兩個農業項目存在周期短、風險大的問題,說到底就是產業鏈條短,制約了發展。”
建行總行在對口幫扶的過程中,瞄準制約當地長效發展增收的問題,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從資金、技術、銷售、市場等多方面扶持當地企業,幫助村里的產業快速發展。
“幫扶企業建設了蔬菜保供基地以及物流配送、冷鏈倉儲、產品加工等配套設施,通過這一系列措施,完善了農業產業鏈,提高了風險抵抗能力,穩定了產品銷售的目標。”中國建設銀行總行派駐權河村第一書記黨海剛說,“蔬菜保供基地的投產使用,對企業來講,就是產業鏈延長了,對農戶來說,收入將更加穩定可觀,對市場來說,能滿足市民在特殊時期的供需需求。比如說在疫情期間,我們這里的群眾就能通過線上下單的方式,讓公司進行配送。今年3月下旬,下單量相較平時就增長了近4倍。”
今年,該蔬菜保供基地的蔬菜總產量預計可達到60萬斤,量上來了,但周其書卻并不擔心銷路問題。這是因為雙方共同搭建的“城鄉豐購”平臺,能夠有效解決基地蔬菜銷售問題。每天凌晨4點開始,公司物流配送車間的工作人員就會準點對訂單進行處理打包,再由車輛進行運輸、配送上門。望著墻上的“城鄉豐購”市場圖,周其書說:“這里山大溝深、信息閉塞,建行總行幫我們解決了很大的困難,通過平臺解決了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公司也有信心把市場進一步擴展,實現產供銷一體化和農戶增收、企業增效的目標。”
今年年初,“城鄉豐購”小程序還直接對接了建行總行“裕農通”App,一批批來自紫陽的優質農特產品正源源不斷地銷往外部市場。除此之外,建行總行還向權河村村集體注入資金180萬元,通過入股的方式幫助企業進行經營,年底再由企業給村民提供分紅資金,將惠及全村540余戶村民,戶均預計分紅230元。黨海剛表示:“接下來,駐村幫扶工作隊將按照鄉村振興的總要求,發揮建設銀行自身優勢,幫助當地進一步發展物流快遞點,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惠及更多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