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曾建
近年來,紫陽縣高橋鎮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推行“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的“三聯”工作機制,通過抓組織優化、抓運行設計、抓聯帶成效,以高質量黨建助推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開展支部聯建后,我們找到了得力抓手。”高橋鎮街道社區黨支部書記楊潔說。根據“大聯小、強聯弱、川聯山、近聯遠”的支部聯建指導思路,鎮政府機關黨支部與街道社區黨支部開展聯建。聯建的第一次座談會,就解決了兩個困擾楊潔很久的問題。
“廊橋是省保文物,外地人來了都想去轉轉,應該加強廊橋周邊環境治理。”座談會上,機關黨支部黨員夏昭輝的建議得到一致贊同。隨后,兩個黨支部40余名黨員來到這里,清理臨街雜物,清除衛生死角,拆除私搭亂建設施,讓小巷變得干凈整潔,以前的垃圾堆也已建成了小花園。
每天下午,隨著音樂聲響起,社區廣場上人們便跟著節奏翩翩起舞。鎮機關和社區黨員干部共同牽頭,組織社區居民學跳廣場舞,隊伍從最初三五人逐漸發展成3支團隊170余人。截至目前,街道社區黨支部與4個機關黨支部聯建,并形成了“為社區做一件好事,組織或參與一次群眾性文化活動,整治一次衛生死角,聯系一戶困難戶,為社區提一條合理化建議”的“五個一”機制。
裴壩、蘭草兩個黨支部聯建后,通過支部互訪、座談交流等方式,分享鄉村治理經驗,探討產業融合發展、鄉風文明引領等方法路徑。蘭草村黨支部書記任宗哲說:“聯建后,我們明確了目標任務,支部班子成員干事創業的信心明顯增強了。”
高橋鎮海拔落差大、產業種類豐富,但存在經營分散、規模不大、標準不高等問題。該鎮通過建立產業聯盟,進一步夯實了低山農旅融合、中山香椿玉米、高山藥材種植的立體增收布局。“茶季在茶廠上班、茶閑在農家樂上班,沒有閑過。”在關南春公司務工的朱仁蓮說。關南春公司與蘭草、裴壩2個村建立產業聯盟,2021年帶動550戶茶農戶均增收2400余元;組建茶園管護專業隊,免費對2個村3000畝茶園進行防蟲、修枝等管理;吸納100余人務工,年支付勞務工資超過100萬元。
高橋鎮還引進致富能人回鄉創業,培育提升企業帶動能力。其中,山野菜、開源、天和3家公司將產業鏈條從種植業延伸到加工業,不僅在本鎮聯建聯營,還將帶動效應輻射到全縣。山野菜公司以裴壩、權河、蘭草3個村為重點,在全鎮種植香椿4300畝,帶動農戶600余戶。同時,還在向陽鎮鐘林村、雙橋鎮六河村建立1500畝香椿種植基地。公司建成1條香椿醬加工生產線,新建現代流通體系,暢通了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渠道,覆蓋全縣94個站點。開源公司以高于市場價50%的價格與玉米種植戶簽訂生產訂單,帶動3個鎮12個村。天和藥業公司通過種苗統一訂購、技術統一指導、藥材統一回收模式,實現了集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帶動板廠、鐵佛2個村種植中藥材500余畝,還輻射帶動全縣7個鎮、8個高山村。
“三聯”工作機制開展得好不好,關鍵取決于鎮黨委工作實不實。高橋鎮成立鎮黨委書記牽頭抓總的“三聯”工作領導小組,聚力抓組織優化、抓運行設計、抓聯帶成效。在“三聯”工作機制中全面應用“一抓到底要結果”的工作成效考核機制,通過深入推進“三聯”工作機制,高橋鎮實現了基層組織得到加強、集體經濟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提質增效、鏈接農戶穩定增收的多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