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昌美
疫情發生以來,紫陽縣委宣傳部、縣文聯、縣融媒體中心聞令而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宣傳輿論,全體干部既當“宣傳員”,又當“戰斗員”,積極投身疫情防控一線,用擔當踐行初心使命,用奉獻守護群眾平安。
摸清底數,打好主動仗
“請已完成核酸采樣的住戶來我這里登記信息。”3月26日上午,在紫陽縣城關鎮西關社區紫邑新城7號樓核酸采樣現場,縣委宣傳部干部黃璐莎正在統計住戶采樣情況。
縣委宣傳部和縣文聯包聯的7號樓居住著174戶600余人,采樣人數眾多,如何快速對照發現漏檢人員,黃璐莎有妙招。她帶著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利用前期摸排建立的住戶信息基礎臺賬,采取核酸采樣一戶,標記一戶的方式,精準快速掌握核酸采樣完成情況。
這樣高效精準的工作成效得益于數據的精準掌握。年初,縣委宣傳部按照“基礎數據全摸清、動態情況全掌握”的要求,建立干部包樓層機制,部機關14名干部組成7個小組,第一時間下沉社區,地毯式、拉網式入戶摸底,準確掌握了樓內住戶的姓名、聯系電話、疫苗接種等詳細信息。干部進入社區業主群,各包聯干部按樓層建立微信群,隨時掌握戶情信息變化。疫情發生后,縣委宣傳部立即組織干部連夜再次核實人員情況,摸清樓棟走親訪友被封控人員,及時更新了工作臺賬,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精細服務,織密防控網
“這些天多虧了宣傳部的干部,組織我們核酸采樣,為我們配送生活物資,不知道怎么感謝你們了。”11樓的住戶龔葦說,針對樓內老弱病殘孕及幼童等特殊人群,縣委宣傳部及時建立了特殊人群信息臺賬,組織黨員志愿者有針對性地開展上門核酸采樣、送藥、送生活物資等多元化便民服務,用真情溫暖民心。
“劉姐,我包聯的住戶要一份蔬菜包和一份水果包。”“劉姐,6樓住戶需要一盤雞蛋。”同事口中的“劉姐”叫劉光英,她的愛人在縣教體科技局工作,同樣沖在防疫的第一線,是名副其實的“雙一線”家庭。為了準確掌握住戶需求信息,劉光英主動承擔起樓內住戶日常物資需求統計采購任務。
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每一名宣傳干部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他們化身網格員、宣傳員、防疫員、服務員,沖鋒在前、實干擔當,與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并肩作戰,與廣大群眾同心協力,爭分奪秒構筑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宣傳引導,凝聚正能量
疫情發生以來,縣融媒體中心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全員進入戰時狀態,確定每日選題,策劃重點報道,正確引導輿論,做到全媒體參與、全媒體策劃、全媒體傳播。整合資源、精準發力,通過“紫陽融媒”微信公眾號、“愛紫陽”客戶端,向群眾一鍵傳達有關疫情查詢、通知公告、決策部署等信息,共編發相關信息五十余條,最高點擊量260萬次。啟動應急廣播,全天候循環播放疫情防控措施、防護常識、通知通告等,以最快的速度將信息播送到群眾耳中,將群眾關心的熱點傳到千家萬戶。
精心策劃新聞宣傳,開辦“眾志成城 戰勝疫情”“直擊‘抗疫’一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同心抗疫 守護家園”等新聞欄目,深入挖掘發生在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跡,宣傳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各項工作的好措施好方法。截至目前,縣內媒體采寫播發各類新聞累計150余條,轉發推送稿件40余條;在中省市主流媒體刊發新聞稿件50余條,為全縣打贏防疫阻擊戰殲滅戰凝聚了強大正能量。
縣委宣傳部聯合衛健、公安等部門建立輿情信息核查快速反應機制,加強輿論引導管控,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引導群眾不信謠不傳謠。縣文聯第一時間發出同心抗疫倡議書,號召全縣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創作反映全縣上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文藝作品。紫陽文藝公眾號開辦“文藝戰疫”專欄,編發七期20篇文章,總點擊量超過10萬人次。紫陽籍文化人士創編的兩首原創戰役歌曲《紫陽,相信明天》《紫陽加油》,在縣內外引起了廣泛關注,豐富了群眾疫情期間的文化生活。
戰“疫”仍在繼續,他們依然堅守,縣委宣傳部及下屬單位將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宣傳輿論引導和社區共駐共建工作,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實時回應民眾關切、記錄一線感人故事、服務包聯樓棟居民,與全縣人民攜手同行并肩抗疫,做宣傳、抗疫的“雙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