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田源瑞 張銳)三月春回山城,經典紫陽民歌劇《嫁嫂》跨越時空,重返舞臺。
《嫁嫂》是紫陽民歌劇的開山之作,始創于1958年,改編自民間傳說。講述了清朝末年,好吃懶做的夫妻倆想要將嫂子賣掉換取錢財,卻誤將自己妻子賣掉的故事。該劇立意新穎、結構完整,人物性格鮮明、獨具特色,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既有方言俗語的巧妙運用,又有流傳至今的經典音樂唱段,一經公演便紅極一時。“聽說演《嫁嫂》,放下碗就跑”是當時對《嫁嫂》最好的贊語。
演出現場,82歲的老人梁金芳激動地說,第一次看《嫁嫂》還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再次看到這個節目非常高興,喚醒了當年的記憶。
紫陽民歌劇屬348個國家級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是紫陽文化的代表之一,被列入了陜西省瀕危劇種。《嫁嫂》再次搬上舞臺,提高了廣大群眾對本土文化的喜愛度,體現了該縣不斷搶救瀕危劇種的決心,對紫陽民歌劇的發展傳承將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紫陽縣文化旅游和廣電局介紹,下一步,將會把這個經典劇目走進鄉鎮、社區、企業,走進群眾當中去,今年計劃演出不少于100場,讓更多的人能夠感受到紫陽民歌劇的真正魅力,助推鄉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