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楊志貴
紫陽縣是勞動力資源和轉移就業大縣,每年轉移勞動力8萬人以上。近年來,該縣把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作為民生工作的頭等大事,為民打出組合拳、解決維權“老大難”,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穩定的社會環境,受到了百姓稱贊。
強化勞動保障執法
該縣以貫徹《勞動法》等為契機,重點宣傳《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等法律法規知識,采取“五項措施”強化勞動保障執法,進一步加強對重大勞動保障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戒力度。
通過“勞動法規宣傳年”活動,在縣廣播電臺《法之聲》欄目開辦勞動保障維權系列講座,營造廣泛的輿論宣傳氛圍。充分利用春節農民工大量返鄉的黃金時期,通過“春風行動”、12333咨詢熱線、“12.4”維權日等活動,大力宣傳勞動保障政策法規,督促用人單位依法用工,提高廣大勞動者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發揮“微信息”網絡資源,通過“紫陽人社”“勞動保障執法”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更加方便、快捷地向農民工提供勞動法律保障及援助服務。針對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社保金繳費率低、拖欠農民工工資“兩低一拖欠”問題較突出的重點行業和企業,采取職工花名冊、勞動合同、規章制度、工資支付、社會保險繳費記錄“五對照”辦法,進行執法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定期不定期地對用工企業進行勞動專項檢查、日常巡查及勞動保障維權綜合執法大檢查。
推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
有段順口溜在紫陽縣一些建筑工地廣為流傳:“以前辛苦干一年,不見一分血汗錢。現在不怕老板跑,工資政府已存好。”
為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該縣率先在政府投資項目的建筑施工企業推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通過縣人社局等相關部門聯席會制度,建立解決農民工工資問題的長效機制,積極參與縣上重大建設的項目招標、資金撥付、企業用工、竣工驗收等全過程,設立紫陽縣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專戶,專人管理、專款專用。
為確保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落實到位,該縣人社局按照中省市要求,采取果斷、有力措施,將建設單位納入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繳納主體等重大舉措,從源頭上消除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隱患,有效扼制了“拖老板”“賴經理”欠薪賴賬現象的發生。該縣累計征收農民工工資保證金達到1億余元,有效維護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已成為保障農民工工資的“護身符”、“拖老板”的“緊箍咒”、勞動保障維權的“殺手锏”。
建立農民工維權“四項機制”
該縣充分發揮縣勞動保障維權職能和鄉鎮社保所聯系千家萬戶農民工了解權益保障情況的基礎作用,充實勞動監察執法骨干力量,建立以縣勞動監察執法大隊為主體、鄉鎮勞動社保為骨干、村組(社區)勞動保障協管員為基礎的“三位一體”勞動保障維權體系。
通過勞動保障維權縣鎮兩級聯合機制,建立人社、司法、公安、信訪、工會等相關部門維權機制、農民工輸出和輸入兩地對口部門合作機制以及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處理機制,把農民工維權相關政策向基層一線和村組農戶進一步延伸,確保依法維權全覆蓋。凡涉及農民工工資支付、工傷事故、農民工申訴等事件,縣人社局立即與相關部門取得聯系,積極協調、化解雙方矛盾糾紛,降低維權成本,在短時間內最大限度為農民工挽回經濟損失;加強對重點企業的監管,對因企業拖欠工資引發的群體性突發事件,縣人社局第一時間趕到維權現場,及時發出預警,采取果斷措施,迅速妥善處理問題。
“2021年,紫陽縣人社局協調處理各類勞動保障維權投訴案件35件,時效期內結案率100%,先后為753名農民工追回所欠工資待遇1003.59萬元,公布重大欠薪行為2件,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案件2件,涉及47人35.7萬元。農民朋友辛辛苦苦一年掙來的血汗錢,從 ‘賴經理’手中‘完璧歸趙’,有效維護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紫陽縣勞動監察大隊隊長曾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