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鄭曉虎 朱遠巧 洪清薇
12月22日一大早,位于紫陽縣毛壩鎮街道社區便民中心的老支書調解接待室又熱鬧了起來,退職老支書周本安正扯著大嗓門,答復著前來咨詢問題的群眾。類似的場景,每天都會在這里上演。
據毛壩鎮統計,2019年全鎮各類矛盾糾紛為146件,2020年上升到176件,2021年上半年就超過了200件……各項惠民政策越來越多,但是基層各種矛盾糾紛案例卻不降反升。
8月17日,毛壩鎮因勢利導,老支書調解團應運而生。運行4個多月來,成效明顯,實現了矛盾化解在基層、問題解決在當地。
臨近年關,困擾瓦灘村村民李祚武的煩心事終于得到解決,兒子結婚用的新房在老支書的調解下有了新進展。
“不接我電話,十幾萬裝修款也轉給他了,人聯系不上,當時就想著要起訴他。”講起兩年前的煩心事,李祚武依舊很氣憤。
當時考慮到兒子婚事,他就找到一親友為其裝修房屋,按照口頭協議,約定了甲乙兩方應盡的事宜,但在執行過程中,雙方因工期延誤和臨時工程變更等問題產生了矛盾。
兩年間,雙方因房屋裝修問題,從親戚變成了“仇人”。后來,李祚武找到了調解員周本安說理。周本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多次與雙方當事人溝通,講清利害關系。
“剛參與調解的時候,我也遇到了坎,他們雙方都不讓步。”周本安想到瓦灘村老支書在本村輩分高、威望大,就邀請他參與調解。果不其然,“熟人好辦事”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很快,當事雙方就坐在一起,重新簽訂了紙質協議。
“調解很公平公正,自己也有不妥的地方,話說明白了道理也曉得了,現在兩家親戚關系正常了,不存在糾紛了。”看著新房即將完成裝修,李祚武面露喜色。
毛壩鎮有5個安置小區、1個商貿小區、3個開發小區,居住有周邊4個鎮25個村的1500余戶搬遷戶,搬遷群眾來自周邊各鎮和本鎮各村,在鄰里關系、用水用電、清潔衛生、電梯使用、垃圾丟放等方面矛盾糾紛問題也十分突出。其中,集鎮金竹印象小區有住戶372戶,總人口超過2000人,鄰里糾紛時常出現。
“因為住在這里有80%都是搬遷群眾,前期投訴的問題比較多,物業在給住戶解決這么矛盾糾紛問題時相對有些棘手。”金竹印象小區的物業公司負責人覃小霞說。
搬遷群眾往往因戶籍不在社區而拒絕接受社區工作人員管理,社區管理存在很大難度。今年年初,住戶徐某因家庭瑣事發生爭吵,在爭吵過程中,徐某將菜刀從窗口丟出去,引起住戶恐慌。事情發生后,老支書調解團及時介入處置。
全程參與調解的老支書覃承發說:“趕到現場后,首先固定證據和查證實施人,因為這個事情影響比較大,我們就迅速跟公安部門進行聯系,讓他們到現場來進行治安處罰。”
當天,派出所對該違法人進行了罰款和治安拘留的處罰,老支書調解團為起到警示效果,還在社區召開了業主大會,并對當事人徐某的行為進行了批評教育。
覃承發說:“物業遇到的‘管理難’問題,往往是物業公司因不承擔調解任務便繞道而行,調解團的出現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
毛壩鎮印發的《老支書調解室工作方案》,與出臺的《糾紛排查化解制度》《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隱患工作方案》無縫銜接,從接待、分流、調處到引導訴訟,都規定了詳細流程,能調結的及時調結歸檔并督促履行。
“自從老支書調解團介入之后,社區群眾的很多事情在我們業務范圍之內處理不了的,在移交給他們之后有了很大改善,整體投訴率也有很大下降,群眾滿意度很高,社區鄰里關系也變得和睦了。”覃小霞說。
在毛壩鎮,諸多“老大難”問題經過調解團成員反復調解后找到了突破口,并被一一攻破。據悉,老支書調解團成立以來,已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1件,接待群眾咨詢45人次,預防信訪矛盾糾紛3件,穩控信訪2人,開展法治宣傳3場次。
一組組數據的變化,讓毛壩鎮司法所所長馮勝國深有感觸。“人民調解案件起來了之后,法庭和公安的受案就下降了,老支書調解團的作用,就是把民間的基礎性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很多小事就真正實現了不出村、不出社區。”
“老支書們地熟、人熟、事熟、面熟,生活在群眾中間,為鄉親所信任,對當地各種矛盾糾紛號得準脈、開得了方。”毛壩鎮黨委書記葉飛說,立足鎮域基層治理現實,統籌10名退職老支書,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針對搬遷群眾、留守老人這兩類群體,破解他們的煩心事、難纏事,全鎮治安、刑事案件明顯下降,去年同期50多件,今年僅為19件;去年同期法庭受案130多件,今年減少到76件,并且無一例赴省進京信訪案件、惡性治安案件和民轉刑案件發生。
葉飛表示:“老支書調解團是一個基層治理的探索和實踐,它當然不可能‘包治百病’‘包打天下’, 它是在現有的社會治理體系之外的一個有機補充和強化,作為一種柔性社會治理手段,有機對接現有的司法所、派出所等治理機構,盡力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