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儲亞榮
“我在培訓課上學會了很多知識,因為身體殘疾,不能外出務工,搬遷后生活方面還存在一些困難。現在社區為我提供了公益性崗位,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的。”正在紫陽縣仁和社區培訓教室上課的搬遷群眾陳厚建說。
今年以來,仁和社區不斷深化“321”基層治理模式,依據各戶經濟收入、家庭結構、利益訴求等情況,將群眾劃分為放心戶(綠戶)、關心戶(黃戶)和連心戶(紅戶)。在此基礎下,結合社區內的就業信息以及新社區工廠反饋的工人工作情況,及時更新綠黃紅“三色”人員信息。陳厚建被納入社區紅黃綠“三色”動態管理中,工作人員按照連心戶幫扶要求進行幫扶。
“仁和社區作為陜南第二大的安置小區,住戶多、涉及鄉鎮多,不同于其他的社區。仁和社區需要因地制宜運用‘321’基層治理模式,進行適當的創新和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惠及群眾。”仁和社區黨支部書記儲成凡說:“社區成立以后,群眾反映最多的就是辦事比較麻煩,上學、就醫、就業都要回戶籍地開證明,增加了群眾的負擔。”
仁和社區在全市率先探索推行居住簿管理制度,按照“原址管理地和林,新址管理房和人”的思路,為1940戶搬遷群眾量身定制了紫陽縣移民搬遷居住簿,從根本上解決了仁和社區搬遷群眾辦事多跑路的問題。社區居民唐顯明深有感觸:“有了居住簿之后,在學生上學和就醫這方面,我們少跑了很多路,非常方便。”
“仁和社區在推廣‘321’基層治理模式的基礎上,還著重在便民服務、法治服務、經濟發展服務、社會文化服務、智慧化服務等方面下足功夫,做到群眾服務全覆蓋,讓搬遷群眾在新的環境下穩得住還能致富。”儲成凡說:“下一步,社區既要邊完善邊探索,還要總結出自己的一套經驗,為今后順利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黃琛是環城路社區“黨員聯系群眾”中的一員,這段時間,疫情形勢趨緊,入戶走訪實地了解情況,成為她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黃琛說:“通過參加‘黨員聯系群眾’這項活動,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與群眾的關系更加緊密了。”
環城路社區作為城關鎮“321”基層治理模式先行推廣示范點,社區充分發揮轄區內駐區單位多的優勢,整合黨員干部力量,以接待、約見、走訪為主要形式,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聽取收集群眾權益訴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實現黨員與群眾互動聯動,增強黨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城關鎮黨委副書記譚正紅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把推行‘321’基層治理模式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基層組織建設、新民風建設等各項工作結合起來,做到有機融合、相互促進,力促‘321’基層治理模式發揮更大作用。”
今年以來,紫陽縣先后召開了推廣“321”基層治理模式動員部署會議、推進“321”基層治理模式現場會,積極推廣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黨員聯系群眾、人大代表聯系選民、中心戶長聯系居民”為紐帶,以管理網格化、服務精細化為路徑的“321”基層治理模式,凝聚起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提升了基層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