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海洲
鳥兒在林間細聲啁啾,田間地頭不時傳來村民爽朗的笑聲。這里是紫陽縣蒿坪鎮黃金村,當村民們談論起近幾年村子發生的可喜變化時,無不對幫扶單位的真心幫扶夸贊不已。
新修水泥路6.3公里,基本道路通村、便道通組;新建飲水工程1處、維修水窖5處,戶飲水安全有保障;新建兩個村級安置點;分別新增5臺增容、5臺變壓器,戶通網電;新建標準化衛生室;修建2個文化廣場;成立農業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農業園區,種植櫻桃1400畝、核桃900畝、茶葉600畝,年養豬900多頭。這一切變化,都離不開市蠶桑產業發展中心駐村工作隊的真心幫扶。
2018年以來,市蠶桑產業發展中心扎實開展聯村幫扶工作,派出兩任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俯下身子,一手抓產業發展,一手筑民風建設,制定明晰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任務與規劃,用真干實扶給當地群眾蹚出一條增收路子。產業發展上,該中心發揮科技支撐,培育壯大優勢產業,2018年以來新建300畝標準茶園,優化改良百畝果園,訂單發展富硒農業、扶持養蜂產業,從技術、項目建設等層面對黃金現代農業綜合園區進行扶持幫助,引領黃金村各類林果管護水平和經濟效益整體提升。
圍繞優質糧油、品質果蔬、特色養殖三大產業發展重點,加強黃金村旅游、果業等特色產業發展,幫助脫貧戶實現長效增收。繼續加強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健全集體經濟利益聯結機制,推動集體資產由“共同共有”向“按份共有”轉變。2018年為黃金村無償提供陜茶一號優良茶苗3萬株,2019年發展茶葉100 畝,2020年發展茶葉100 畝、中藥材20畝、養蜂100桶、蔬菜150 畝、優質水稻50畝。
技能培訓促就業上,協調組織各類就業培訓,通過“雨露計劃”、實用技術幫扶等進行足浴、廚師、月嫂、養蜂、養豬技術等培訓;引進專家開展茶葉、櫻桃、核桃、獼猴桃、畜牧養殖等技術培訓,培訓農村實用技術 300人次,勞動力轉移培訓及素質提升培訓20人次,實現青壯勞力人均掌握1項發展技能。
圍繞省級“生態示范村”創建目標,依托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措施,在全村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創建活動。依托“三會一課”、遠程教育平臺、村組、院落會等載體,開展感恩教育、法紀教育、習慣教育、風氣教育和脫貧光榮“五大主題”教育活動,建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開展“道德之星”“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同時加大新民風建設力度,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通過組織文藝演出、慈善捐助等活動,強化農民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集體意識和主人翁意識。
面對移民搬遷戶創業就業及后續服務,他們傾心盡力做好各項宣傳動員工作。2018年以來,實現易地搬遷89戶,每年轉移外出就業350多人,搬遷戶平均每戶至少1人在外務工,社區工廠、蒿坪集鎮也吸納了不少搬遷勞動力;搬遷戶的適齡兒童全部實現在集鎮上學;農村合療全覆蓋,看病住院更方便。一系列暖心幫扶舉措,讓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提升了,對蠶桑中心幫扶工作更加認可肯定。
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以來,該中心和駐村工作隊用辛勤地工作成效贏得了全村父老鄉親的信任,也受到上級政府部門認可與肯定:2020年市蠶桑產業發展中心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先進集體”,并予以“集體記功”表彰。近期,在市委組織部印發的《關于2020年度市級單位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員考核結果的通報》中,市蠶桑產業發展中心黎文平獲“優秀第一書記”等次,這是該中心自2018年聯村幫扶以來選派的第二位第一書記再次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