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楊志貴 邱運麗
在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前夕,紫陽廣場上人頭攢動,顯得比往日更加熱鬧。在以“穩就業保民生”為主題的“人才扶貧”招聘現場,一個身材中等結實的中年男子,一會兒為咨詢人員介紹崗位,一會兒幫企業和求職者牽線搭橋……他是紫陽縣人社局勞動仲裁股股長晏家國。
“晏股長。”一個熟悉的聲音傳到晏家國耳旁。
“胡慶寶!”轉身望去,原來是4年前晏家國在洞河鎮楸園村包聯的貧困戶。
胡慶寶的父母年邁且身患殘疾,妻子體弱多病,兩個上學的孩子也需要開銷。以前,一家6口全靠他在山坡上刨土豆糊口度日。就在胡慶寶一籌莫展之時,紫陽縣人社局扶貧幫困包聯工作組進駐到了楸園村。
風塵仆仆的晏家國一入村就到胡慶寶家中,陪兩個老人拉家常,和胡慶寶掰起手指頭細算他家的開支……了解到具體情況后,晏家國自己補貼路費,把胡慶寶送到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參加修腳技能培訓,結業后安排他在鄭遠元修腳連鎖店上班,第一年收入超過6.8萬元,全家當年實現脫貧。
之后,晏家國還動員胡慶寶的妻子、堂兄等9名親朋好友到縣上參加修腳技能培訓,從事修腳行業。楸園村村民在他的影響帶動下,已有268人通過修腳足療、家政月嫂、電子商務等技能培訓,實現穩定就業并相繼脫貧。
現在,胡慶寶當上了修腳店的店長。因為前段時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店里正缺少修腳員工,所以趁這次招聘機會,趕來紫陽“人才扶貧”招聘現場招人。
自脫貧攻堅工作全面開展以來,在紫陽縣就業扶貧主戰場上,常常能見到一群忙碌的身影,他們頂酷暑、冒嚴寒,進村入戶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晏家國就是其中的一員。
今年56歲的晏家國在紫陽縣人社系統工作36年,任紫陽縣人社局仲裁股股長已有16年,但他沒有因年齡大而退出,而是在股室同志抽調到駐村扶貧第一線的情況下,主動承擔起全縣勞動仲裁業務和包聯貧困戶工作。
按照省、市、縣精準脫貧工作部署,他認真學習領會精準扶貧政策,堅持下鄉入戶,深入了解貧困群眾實際情況,與包聯貧困戶商討制定脫貧規劃和措施,做到精準施策、精準幫扶。在做好脫貧工作的同時,有針對性的宣傳勞動就業、技能扶貧政策和勞動維權等相關法規,幫助外出務工人員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為使扶貧工作、勞動仲裁股日常業務兩不誤,晏家國把兩者結合起來,精心組織制定仲裁業務學習計劃,找準扶貧工作的難點,補齊短板。不論是參與脫貧攻堅,還是從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他都任勞任怨,腳踏實地。從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的16年中,晏家國每年時限內結案率、越級零上訪、企業和員工雙方滿意率均達100%;連續兩個三年被評為國家優秀公務員和全省“十佳仲裁員”;被縣委、縣政府表彰為紫陽踐行“五個一”、脫貧攻堅“百名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