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劉效廉)今年以來,紫陽縣進一步加大貧困戶就業幫扶力度,促使貧困人口持續增收、穩定脫貧。截至9月,該縣共組織開展各類線上線下技能培訓108期6413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179萬元,扶持163人成功創業,75家新社區工廠全面復工復產。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2萬人,其中67574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創業就業。
加大政策扶持,釋放就業政策紅利。該縣先后出臺《紫陽縣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援企穩崗支持產業健康發展政策實施辦法》《紫陽縣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穩就業補貼管理使用辦法》等政策文件,加快各項穩就業政策落地見效。今年累計支出各類就業獎補資金2600余萬元,為92家企業減免養老保險費200余萬元,為16家企業減免工傷保險費14余萬元,為48家企業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400余萬元,發放失業金280人次40余萬元,臨時價格補貼325人次1.16萬元。
優化就業服務,保障重點群體就業。在全縣16個大型易地搬遷社區,建立社區就業服務中心或服務窗口,依托公益崗位為社區安排就業服務協理員19名,開展政策宣傳、職業介紹、信息統計等工作。有組織輸送49批次5900余名農民工點對點”返崗復工。面向全縣開發各類公益性崗位3977個。組織開展“穩就業·保民生”勞務招聘活動9場次,依托縣鎮村三級就業服務平臺按月發布用工崗位信息,累計發布各類崗位2.3萬個,直接幫扶就業1200余人。
緊盯培訓實效,促進高質量就業。先后舉辦線上培訓15期,培訓624人。圍繞修腳產業品質提升、數字平臺新業態、公益性崗位人員素質強化等方面,精細化開展培訓。相繼開展了修腳師中級提升培訓14期776人,美發中期培訓2期43人,公益崗位人員管護能力培訓42期3190人,縣技能培訓中心與縣電商服務中心聯合舉辦網絡帶貨培訓,線上參與達1萬余人次。
發展社區工廠,拓寬縣內就業渠道。繼續把以毛絨玩具文創產業為重點的新社區工廠發展作為穩就業的重要舉措。全縣75家新社區工廠全部復工產,新發展新社區工廠11家,其中毛絨玩具4家、特色農業加工5家、制鞋2家,吸納群眾就業2104人,其中貧困勞動力就業9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