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陽,“思蘭商貿”幾乎家喻戶曉。這是紫陽縣電商、物流、消費品流通以及農產品上行的重要主體。近年來,在創始人王思蘭的帶領下,紫陽縣思蘭商貿有限公司抓住脫貧攻堅和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的重大機遇,在公益事業方面干出實實在在業績的同時,實現了企業的跨越發展。
王思蘭于2009年成立紫陽縣思蘭商貿有限公司,先后成功實施了陜西“萬村千鄉、鎮超工程”、紫陽學生“蛋奶、營養餐工程”,其“思蘭電子商務”以絕對優勢中標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企業。
電商扶貧的“思蘭模式”
在王思蘭的帶領下,充分發揮縣電子商務服務進農村定點設施企業的引領帶頭作用,積極響應縣上“百企幫百村”社會扶貧公益行動。自2017年以來,累計投入600多萬元,成立思蘭硒源合作社和“開心農場”,幫扶毛壩鎮腰莊、干沙、墻院、瓦灘4個困難村的脫貧攻堅工作,通過流轉土地20余畝實施電商扶貧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種(養)特色產業和旅游業以及山林經濟。先后成立縣域網貨供應中心,在鎮村服務網點設立農產品展示區,指導村級服務網點組建了專業合作社,制定出農特產品統一標準、統一加工包裝、統一品牌運營、統一對外銷售“四統一”營銷模式。專業合作社根據訂單要求帶領農戶定向生產、標準化加工,通過訂單農業實現產品標準化、規模化和品牌化。逐漸成立起以縣域網貨供應中心為主體、鄉鎮電商服務站為骨干、村級電商服務點為基礎、專業合作社為網絡,輻射千家萬戶的電子商務進農村的綜合服務體系。公司把電商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有效抓手,引導、鼓勵電商企業紛紛投入脫貧攻堅,充分發揮電商龍頭企業和電商扶貧的示范作用,采取電商平臺銷售、訂單農業合作、新零售戰略輔助,構建電商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互聯網+產業脫貧”機制,積極探索出電商產品訂單農業扶貧、貧困戶入股分紅扶貧、就業創業扶貧、網銷帶動增收扶貧4條扶貧模式,從而達到“一店帶一村”“一店帶多戶”的目的,有力拓展了紫陽本地特色富硒產品銷售渠道,打造了“訂單進山,產品出山”的電商扶貧品牌。
思蘭商貿走“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其原生態無污染茶葉、土豆、核桃、香椿、洋火姜等農特產品通過智慧物流產業園等縣、鎮、村三級物流體系以高于市場價格收購、銷往全國。
共同富裕的“思蘭情懷”
三年多來,王思蘭通過“百企包百村”行動在毛壩鎮組建的思蘭硒源合作社發展生豬、藥材、茶園、觀光桃園等項目,包聯的349個戶戶均增收2550元,使周邊地區4000余名勞動力在家門口就地就近就業,產生直接經濟效益510萬元。
2019年初,王思蘭將發展香椿種植加工、蜂蜜養殖加工、農產品干貨加工等帶動農業產業發展作為主要幫帶措施,包聯幫帶毛壩鎮瓦灘村、染溝村、腰莊村和城關鎮新桃村貧困戶265戶,累計發展香椿種植3200余畝,中蜂養殖800余桶,洋火姜、香菇、木耳、黨參、天麻、白芨等農作物種植2000余畝。
2019年,為了進一步讓包聯貧困戶獲得短效直接收益,于7月份帶領團隊主動自貼運輸、人工等相關費用,按高于市場的價格,以每斤1塊錢代購代銷包聯貧困戶自種土豆20多萬斤,部分按收購價轉銷外地,部分在思蘭超市按0.98元每斤專柜銷售。她自己雖虧本了,但貧困戶增收了,這種自貼成本并虧本為貧困戶找銷路的事實感動了所有包聯貧困戶。
闊步發展的“思蘭速度”
2017年3月,思蘭商貿公司應紫陽縣委、縣政府關于紫陽縣電子商務發展的總體規劃要求,積極承接了紫陽縣電子商務進農村項目的建設任務,至2018年底,該項任務已超額完成并通過驗收,完成了紫陽縣農村電子商務包括運營中心(體驗館/供銷e家超市)、倉庫物流中心、縣鎮村三網絡基礎建設,共建成村級電商服務站138個,覆蓋率達79%。為了最大限度保持村級服務網點的正常運營狀態,并切實讓村級服務站服務于村民,以王思蘭為首的運營管理團隊推出“發現紫陽”,通過直播銷售方式帶領各村站實現對本地農特產品的銷售,共開展直播宣傳24次,推廣李子、獼猴桃、芝麻糖、臘肉等近20個本地農特產品,累計為村級服務站點和當地農民帶來直接收入260余萬元。
在王思蘭的帶領下,如今的“思蘭商貿”已經成為紫陽、安康和四川萬源、重慶等周邊省市縣消費者心目中誠實守信、讓利惠民、慈善愛心的“形象代言”。吸納1000余人就業的“思蘭商貿”連鎖店遍及紫陽全縣17個鎮、212個行政村(社區),如同盛開的蘭花綻放在秦巴山區,帶領城鄉勞動力走上穩步就業增收、快速脫貧致富的道路。
(安康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