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成軍
紫陽縣高橋鎮黨委政府三舉措讓貧困群眾端穩端牢就業“鐵飯碗”。開發勞動力,讓貧困群眾有業可就。一人就業,全家脫貧。近年來,該鎮立足實際,圍繞脫貧攻堅的目標,以外出修腳務工為主陣地,依托鎮村周邊、易地扶貧搬遷社區附近的特色農業企業、中小型加工企業、旅游服務類企業等為重點,培育認定就業扶貧基地和社區工廠,通過政策激勵,引導企業擴大就業崗位,為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創造條件。截至目前,該鎮共有從事農業生產加工、制作、旅游、種養殖等方面的民營企業9家,各類合作社14家、中小型茶葉加工廠11家、社區工廠5家,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達到500余人。
技能培訓,讓貧困群眾有技可用。該鎮明確要求所有貧困戶家中必須保證至少一人參加技能培訓并妥善就業,從而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帶富一片”的目標。該鎮每年制定技能培訓計劃,并將培訓任務細化到村,鎮村包聯干部在挨家挨戶動員符合條件的村民特別是貧困戶積極報名參訓。同時,鎮社保站認真收集學員報名所需各項資料,及時為學員安排培訓學校以及食宿等。學員培訓結束后,由培訓部門發放就業結業證書,并積極推薦其到相關企業就業或提供創業所需服務,從而推動廣大貧困群眾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已達到如期脫貧摘帽之目的。據統計,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該鎮參與足浴、月嫂、烹飪、家政、種養殖等行業技術培訓人員超過4000人,并積極投入各行各業創業增收,技能培訓成為該鎮貧困群眾“拔窮根”“挪窮窩”“摘窮帽”的得力“法寶”。
扶持創業,讓貧困群眾有業可為。近年來,該鎮緊扣精準扶貧工作要求,圍繞“就業、培訓”兩個全覆蓋目標,打好就業創業組合拳。政府堅持把就業脫貧作為推進貧困家庭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分類施策,上下聯動,采取公崗安置、轉移就業、創業引領、勞務輸出等多種方式,動態消除“零就業”貧困家庭,促進貧困家庭實現就業脫貧,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現在,該鎮由政府出面聯絡,每年年初進行勞務輸出,促成2000余名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同時,綜合開發保潔員、護林員等社會服務類扶貧專崗,對有就業意愿但只能就近就地就業的貧困勞動力實行托底安置298名,其中特設公崗33人、公益專崗26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