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娟
紫陽縣茶業發展中心業務股股長、助理農藝師邱紅英是一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參加工作31年來,邱紅英以振興紫陽茶業為己任,執著于把先進技術應用于茶葉生產。被評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以來,她更是以先進人物的責任擔當認真履行社會責任,積極響應市總工會“弘揚勞模精神,發揮勞模優勢,助力脫貧攻堅”的號召,發揮自身特長投身脫貧攻堅,為紫陽縣茶葉產業的發展和紫陽茶農的脫貧攻堅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抓實用技術培訓,助10萬茶農提質增效。紫陽縣是茶葉大縣,全縣有17個鎮,140個茶葉專業村、24萬畝茶園。其中136個村是貧困村,近10萬茶農,如何建好茶園,管護茶園,規劃好茶廠,加工好茶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搞好實用技術培訓。僅從2014年以來,邱紅英承擔的全縣茶葉產業實用技術培訓達到300余場次,培訓貧困茶農近3萬人。為讓農民能記住會操作,她把新建茶園的行距、株距和茶樹的修剪標準標注在一根竹竿上,讓茶農按竹竿標準操作,茶園管理技術逐步規范,茶園效益明顯提高。
抓精品園建設和園區建設,助企業轉型升級。邱紅英指導了紫陽縣科宏茶業、紫陽縣宏威茶業、漢王鎮農安茶業等5家園區業主規劃建設“陜茶1號”精品茶園3000畝,使企業成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同時指導全縣每年新建紫陽種無性系茶園1萬畝;承接了丹江口水源涵養區綠色高效農業,茶樹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在紫陽的落地實施,指導了該縣和平茶業、科宏茶業、康熙天茗3處示范點建設,為該縣茶業高效綠色發展做好試驗示范。
抓茶園管理專業隊建設,促全縣茶園標準化管護。近年來,邱紅英對全縣17個鄉鎮34個茶葉專業服務隊的1000余人進行了培訓和指導,使每一個鎮都有1至3支“永久”牌的專業管理團隊,確保了每個鎮的茶園標準化的管理,全縣每年標準化管護生產茶園近5萬畝。
抓人才隊伍建設,培養縣域工匠人才和產業鏈人才。積極承擔10余期紫陽毛尖手工技能培訓,共培訓紫陽毛尖手工制茶能手300余人,在鄉鎮積極組織紫陽毛尖手工技能比賽,技術練兵。目前有30多人在省市縣制茶大賽中獲獎,其中劉大寶、陳信彪等6人成功申報為紫陽毛尖手工技藝非物質文化縣級傳承人;王能香、湯海洋2人獲“陜西省制茶大賽一等獎”“安康市技術能手”稱號。近幾年邱紅英參與培訓的茶葉職業農民已經成為紫陽茶產業的技術骨干和脫貧致富的主力軍。
創新培訓平臺,業務技術精益求精。為使培訓對象簡單掌握實用技術,邱紅英每次培訓前都要針對不同的培訓對象編寫不同的課程課件,制作幻燈片課件20多個。為統一全縣培訓標準,她編寫了適用于紫陽山地茶園發展的《無性系茶苗栽培技術》《標準化茶園綜合管理技術》等10萬多字培訓教材,為該縣富硒茶標準化生產提供了科學的培訓指導內容。針對該縣茶園面積大,茶葉技術干部少,2015年邱紅英利用業余時間創建制作微信公眾號“青梅煮茶”,專門普及茶葉技術,幾年來為茶農編寫實用技術70多篇。在微信平臺上及時回答茶農的問題,彌補茶葉技術人員不足無法事事親臨現場指導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