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唐波
下料、刷港寶水、穿鞋帶、刷中底白膠,這是42歲的紫陽縣陸鑫運動制品有限公司工人陳紹香每天所做的工作。
一年前,陳紹香剛隨家人從紫陽縣高灘鎮天橋村走出大山,住進高灘鎮集鎮二期的易地搬遷安置點,她完全想不到能從事這樣的工作。
“丈夫外出打工,我得留下看家帶娃,可成天守著家不干活,生活壓力又太大。”和安置點里很多“留守媽媽”一樣,陳紹香一直期待能在家門口找份合適的工作。
2019年12月,紫陽縣陸鑫運動制品有限公司新社區工廠項目在高灘鎮八廟村開工投產,重點吸納該鎮就業困難搬遷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陳紹香一聽說,立馬報了名,免費培訓之后順利入職。
“在鞋廠干,不怕吃苦就行。公司離家10分鐘,每月工資3000多元,還能兼顧到家里,很滿意。”在疫情防控期間,陳紹香的工作也沒受影響,“只要不停電,就一直有活干。我想一直踏踏實實地干下去。”
據了解,紫陽縣陸鑫運動制品有限公司是紫陽招商引進的臺資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主要從事鞋類的代加工生產,產品銷往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當前該廠有116名員工,其中貧困戶(易地搬遷戶)53名,下一步將繼續拓展業務、做大盤子,力爭再提供300個就業崗位。
紫陽立地條件差,群眾居住分散,生產生活環境艱苦。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33個,貧困人口40329戶133057人,“十三五”期間,累計實施易地搬遷19291戶64168人,共建搬遷安置點139個。
近年來,該縣加強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緊盯“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目標,按照“搬前謀業、搬中興業、搬后擴業”的總體思路,圍繞園區建社區、圍繞社區建工廠、圍繞工廠促就業、圍繞就業促搬遷。
堅持扶貧扶智、“挪窮窩”與“換窮業”并舉,既“輸血”又“造血”,實現安居樂業。通過產業帶動、新社區工廠就業、公益性崗位等形式帶動勞動能力較弱的“零就業”搬遷家庭就地就近就業。實行精準對接,點對點服務,搭建就業橋梁,組織有勞動力的搬遷戶外出就業,促進搬遷移民實現轉移就業、穩定增收。
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政策幫扶力度,充分吸納本鄉本土能人智士返鄉投資興業,帶領地方百姓脫貧致富。完善優化基礎配套設施,提升便民服務質量,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確保搬遷群眾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
同時,該縣還加強易地搬遷安置社區陣地建設,全縣新批準成立的10個易地搬遷安置社區,全部規劃了便民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窗口、標準化圖書室、廣播室、文體活動室,建立健全“一約四會”機制體系,建立健全紅黑榜,促進易地搬遷群眾文化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