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唐波
“扶貧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習近平總書記以“富口袋”和“富腦袋”形象比喻,對脫貧攻堅提出了高要求、高標準和高追求。
作為安康乃至陜西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紫陽縣堅持物質和精神統籌發力,以陣地建設為基礎、群眾需求為導向,完善志愿服務機制,以精神文明建設的“加速度”,以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著力推進新民風建設,深入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大力選樹表彰先進典型,最大限度激發人的創見力、創新力、創造力,為脫貧攻堅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力量、道德滋養、文化條件和發展環境,促進物質和精神“雙脫貧”。
秉承“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扎實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創建,以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把新民風建設融入全過程,建立健全中、省、市、縣各級精神文明先進集體“梯次推進、升級晉檔”創建機制,通過持續不斷抓創建、促提升,發揮群眾主體作用,促進全民參與,推進精神文明先進集體創建全覆蓋。截至目前,累計創建全國文明單位1個,省級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17個,市級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53個,縣級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149個。
注重挖掘典型人物,借助強大的榜樣力量來引領社會風尚,深入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好婆婆”“好媳婦”“致富標兵”“文明家庭”等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激勵群眾學有榜樣、見賢思齊。2020年以來,全縣選樹表彰先進典型850余人,其中:洄水鎮小河村第一書記肖寶同志榮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紫陽城關派出所干警楊關順、縣茶業局干部邱紅英等2人榮登“陜西好人”榜,5名青年被評為“安康好青年”,18人榮獲“紫陽縣勞動模范”,17名同志榮獲“紫陽縣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如今,紫陽縣從個人到群體,從群體到品牌,“文明現象”逐漸形成了“文明效應”,正成為推動城鄉文明前行和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