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唐波
初夏的聯溝村已是滿眼翠綠。云霧漸起時,這個坐落在秦巴深山的小村莊顯得格外迷人。
臨近傍晚,村民劉坤秀趕著羊群準備下山回家。望著眼前的羊群,一種幸福感從她心里油然而生:“現在的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不僅環境好了,產業發展也讓大家伙的腰包鼓起來了。”
今年50歲的劉坤秀是安康市紫陽縣洄水鎮聯溝村的村民。幾年時間下來,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到脫貧標兵,劉坤秀一家的生活發生了大變化。劉坤秀說,包括養殖、種茶在內,她家一年收入有3萬多元。
回家路上,劉坤秀迎面遇到了幾位同村村民。說起村上這幾年的變化,大家心里是真高興。“環境改善自不必說,群眾收入也提高了,關鍵是黨員干部干勁十足,有他們帶領,我們村有了新景象。”一旁的村民羅才友說。
拉話間,大家不免憶起前些年的舊光景。“當時我們村的景象跟現在沒法比,遇到下雨天路上坑坑洼洼全是泥,產業也沒有像樣的,大家都在為未來的日子發愁。”村民溫紀倫說。
據悉,5年前的聯溝村還是個深度貧困村,村里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留下老少守在家里。當時村里共有貧困戶194戶617人,貧困發生率為42.7%。據村黨支部書記陳兵介紹,當時村“兩委”班子還不健全,村里的黨員平均年齡又偏大,召開全體黨員大會選支部書記面臨“無人可選”的窘境。
“在那種情況下,鎮黨委決定派我去聯溝村任黨支部書記,我心里其實也沒底。”作為洄水鎮武裝部部長,當時的陳兵心里明白自己要面對的困難和壓力,但想到要帶領村子發展,也有一股動力。
進村伊始,陳兵的主要任務之一便是建強村黨組織。在他的帶領下,村“兩委”班子得以充實和優化。“包括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員、鎮村包聯干部,大家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心齊了,勁兒自然就擰到一起了。”陳兵說。
近幾年,在村黨支部和黨員干部的帶領下,聯溝村的產業發展有了明顯起色,茶葉、養蜂、冬桃、魔芋紛紛成了主導產業。當地還建立了縣級產業園區,通過黨員引領示范,帶動群眾致富增收。
眼看著致富有了門路,村民們的精神面貌也不同以往。截至2019年年底,聯溝村197戶613人脫貧退出,貧困發生率從42.7%下降到1.7%,整村實現了脫貧“銷號”。
“你瞧現在的路,我們村上發展產業,就指望著它呢!”走在新建的村組道路上,第一書記周幫新滿是期待,“這就是我們的小康路,它為我們帶來了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