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羅鴻 吳照明
為了堅決奪取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阻擊戰的全面勝利,有效落實中省市關于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的工作部署,近期,在紫陽縣委縣政府的統籌安排下,金融、財政“硬核”發力,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助力全縣90個重點項目順利復工復產。
對癥下藥有政策
2月12日和2月21日,紫陽縣政府先后召開兩次復工復產專題會議。轄內金融機構積極對接該縣發改局、財政局、經貿局、農業農村局、人社局、招商服務中心、茶業發展中心等部門,深入排查摸底受疫情影響的企業資金需求。按照人民銀行總分行及安康中支《關于全面做好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阻擊戰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一方面充分運用扶貧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專項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全力為縣域金融機構的流動性提供資金保障;另一方面實行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增加釋放可流動性資金約4300萬元,積極推動金融機構對LPR利率定價機制的廣泛應用,打破貸款隱形利率下線。紫陽農商行也提出對新增重點領域或重大項目按現執行利率下浮50個基點的讓利措施。針對疫情防控期間該縣優化辦提出的進一步優化中小微企業營商環境的要求,目前,部分金融機構貸款審批流程已精簡至兩個環節,線上產品從申請到發放僅需1-2個工作日。
加強資金支持力度
在該縣發改、財政、經貿、人民銀行的積極推動下,紫陽縣政府出臺《紫陽縣承接使用“小微企業貸”管理辦法》和《紫陽縣小微企業貸風險補償管理辦法》,該縣財政統籌安排風險補償金3000萬元,銀行按照不低于風險補償金的7倍放大貸款,貸款利率不得超過基準利率,政府、銀行以8∶2的比例承擔風險。要求全縣金融機構從講政治的高度,貸款營銷做到“能放敢放盡放”,資金成本“能降盡降能減免全減免”,主動作為,盡職擔當,強化政銀企對口聯系,開辟綠色通道,簡化信貸審批流程,在信貸資金到位上跑出“加速度”,為縣域企業復工復產和春耕備耕紓困解難。特別是主動對接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企業,做到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制定措施調整還款計劃、不計罰息、盡力克服疫情對企業征信的影響。各金融機構還結合實際,針對疫情期間特殊情況創新推出了線上“醫捷貸”“戰役快貸”等信貸產品,通過手機推送、了解客戶需求等方式,最大限度為客戶提供了“零接觸”安全可靠、優質快捷的金融服務。
截至2月25日,該縣企業累計獲取銀行信貸資金7677萬元,其中,疫情防控資金1000萬元,中小企業復工復產資金3850萬元。為保證疫情期間資金需求及復工復產企業資金及時調度、足額到位,人行、財政、金融機構從人員配備、溝通機制等方面多點發力,暢通資金撥付“綠色通道”,支付系統7×24小時不間斷運行,至目前,已累計實現財政撥款1.86億元。
維護經濟金融環境穩定
金融是經濟的核心,金融穩則經濟穩。為有效應對后“疫情”金融經濟可持續,人行紫陽縣支行通過基層調研、銀行日常流動性監測、重大節假日金融穩定應急值守及“金融風險監測和應急處置”等措施,重點對存貸款增速放緩、存款成本增加、盈利能力和資產質量下降等情況進行了分析研判,全面掌握轄內金融機構受疫情影響的負面情況,督促金融機構堅持金融服務和風險防控兩手抓,夯實風險防控的主體責任。同時,及時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堅持在政府的主導下,該縣人民銀行、財政、發改、經貿等部門,加強團結協作,制定切實可行的風險應急處置措施,加大對信用、合規、流動性、負面輿情等各類風險的管控,既突出銀行信貸發得出,又保障了銀行債權收得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