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全軍
“東方有木,月桂聞香”,素有“渚河明珠”美稱的紫陽縣東木鎮,是紫陽縣西北部邊遠鎮,因境內月桂葳蕤而得名。該鎮轄8個行政村1個社區,其中深度貧困村兩個,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565戶8530人,到2019年底全鎮貧困發生率下降為1.5%。近年來,全鎮以縣委、縣政府以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工作為統攬,結合鎮域實際,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生態立鎮、產業富鎮、教育強鎮、惠民安鎮”發展思路,用心用情譜寫富民興鎮新篇章。
發揮扶貧一線干部隊伍實力,整合“四支隊伍”力量,選賢聚能配備8個村駐村“第一書記”,對駐村幫扶干部進村入戶工作制度、任務和紀律進行了明確的界定和規范,確保“拉得上,打得贏”。建立“抓鎮促村”工作機制,夯實鎮黨委班子的直接責任和村黨組織具體責任,全鎮所有村活動室達到規劃化標準,全面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
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精準施策力拔“窮根”。全鎮“十三五”期間完成通村水泥路24條79公里,油返砂項目修復31.38公里,形成了“鎮域相連,村村相通,組組相接”循環貫通、縱橫相交的交通格局,打通脫貧致富“交通動脈”。實施了16個37處飲水項目,保障了全鎮4154戶農戶吃水問題。完成了線路改造及變壓器擴容,電力入戶率100%。建設以鎮政府為核心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綜合服務中心,統籌規劃社區、園區、景區和社區工廠,各類基礎和公共配套設施相繼完善,1332戶易地搬遷對象圓了新居夢。
全面落實健康扶貧、教育扶貧政策,全鎮貧困人口參合率和參加大病保險率達到100%,新建7個標準化村衛生室,改建了集鎮所在地的月桂村衛生室,配齊了8名有資質的村醫,有效提升了村級醫療服務水平;投資近1600萬元先后新建了中心幼兒園、初級中學教學樓及校園進場路建設,改善了辦學條件。
產業扶貧多面帶動,讓一方水土“富養”一方人。科學合理規劃村、戶主導產業項目,2100余名貧困勞動力通過技術培訓和技能培訓,成為科學種養新能手。2019年底全鎮茶園總面積達到1萬畝,魔芋種植2000畝,蜂糖李總面積達到2000畝,中藥材種植300畝、花椒種植100畝,漁塘養魚、黑豬養殖,帶動了傳統養殖業有序發展,實現了貧困村特色產業全覆蓋。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鼓勵外出創業成功人士返鄉創業,建立省級農業園區1個,縣級農業園區5個。以合作社為紐帶,為村集體經濟搭橋,實現合作社與脫貧攻堅相互促進,與檔卡戶互利雙贏,全鎮共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33家,結對幫扶貧困戶900戶以上。培訓修腳師300余名,家政月嫂30名,月收入3000元以上。
引進紫陽縣紫盛源玩具有限公司在東木鎮集鎮社區開業投產,吸納就業66人,其中貧困勞動力41人。
“現在好了喲!企業就在家門口,既可以上班掙錢,又能照顧家里。”社區工廠員工高立琴一說起這樣的好事就樂呵呵的。豈止是她一人心里樂呵,全鎮群眾生活在秀美家鄉,把“福”字都貼在了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