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劉效廉)紫陽縣漢王鎮安五村一組郭世林全家4口人,妻子陳德貴年過六旬,兒子郭青山為多重一級殘疾,其兄郭世富也是多重一級殘疾,無勞動能力。就這樣的家庭,郭世林一家身殘志堅、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勇于和殘疾、貧困做斗爭,為自己擺脫貧困、戰勝貧困,硬是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路子。
郭世林一家因有兩個殘疾人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加上殘疾人補助、五保和扶貧政策的扶持,勉強能維持一家人生活開支。于是大家都在給他說,這下你好了嘛,有國家給你錢,你就不用那么使勁干活了嘛。但郭世林卻笑著說:“我有手有腳,自己還能做,為啥非得靠國家政策養活。”一個雙殘的家庭,面對貧困沒有退縮,暗自下決心要自強起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不等不靠,靠自己的雙手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為了讓自己擺脫貧困,甩掉貧困戶帽子,郭世林兩口子無時無刻不在思索著該做些什么、該怎么做。
郭世林憑著干部的幫扶和自身的努力,今年種植水稻20畝、藕田3畝、養牛7頭、養豬1頭,預計年收入可達7萬多元。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如今,郭世林家的種養殖產業已經成為了家庭穩定的經濟來源,考慮到還住的土坯房,幫扶干部為他在集鎮申請了一套移民安置房。
郭世林兩口子每天都很忙,早起喂豬、放牛,時常去稻田施肥除草,還要照顧殘疾的兒子及哥哥。但是就這樣忙碌,內心卻是充實和快樂的,當幫扶干部問到他對脫貧有沒有信心時,郭世林他們眼中閃爍著著堅定的目光。“貧困不可怕,怕的是沒有希望,在黨和國家的幫助下有了種養殖產業,還享受產業扶持,對脫貧充滿了信心。”
通過自身的勤奮與努力,一步一個腳印苦干實干,在包聯干部幫扶下,極大改善了生活條件,得到了群眾認可,實現了從勤勞的農民到自強標兵的蛻變,為貧困戶脫貧增收樹立了榜樣。2018年,郭世林被評為全縣脫貧攻堅“自強標兵。”
該鎮黨委書記婁芳到郭世林家中走訪時,對這種不等不靠,依靠自身努力脫貧致富的貧困戶扶志扶智典型,激勵全村乃至全鎮貧困戶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脫貧致富。在問到他還有什么困難時,郭世林激動地說到:“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為我們貧困戶蓋新房,幫助我們發展產業,我現在靠自己就能把日子過好。國家已經把好政策給了我們,我們就應該珍惜,不能光依靠政府,自己要攢勁才行。”
該鎮被譽為“紫陽的糧倉”,富硒水稻是安五村脫貧致富朝陽產業,將持續用力抓好。民以食為天,在確保糧食安全基礎上,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積極打造自然、綠色、原生態富硒水稻“道中稻”品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